加急见刊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方法

朱香平  2012-11-08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班主任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人性的光辉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班级管理来提升学生生命活力的价值。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基础工作,是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就变得越来越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才能使班级更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下面我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体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方式,促进生命自由地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班级管理权还给班级主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是独立于世的人,而不是任人打造出来的产品。学生虽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他们虽禀赋各异,但不乏独到见解。为此,班主任应思考用怎样的管理语言才最适合与学生交流并产生共鸣?怎样的课堂情境才最令学生思绪飞扬?怎样的活动方式才最能让学生置身其中,乐此不疲? 通过探究、辩论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班主任凭借精炼的口头语言和恰当的体态语言进行点拨、诱导、激励和促进。学生始终处在浓厚的探究辩论之中,以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班集体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班集体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将视野投放在广域的空间,迁移语文、地理、历史、时政等多学科及至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赋予了班集体以全新的发展内涵。

二、创设平等对话的情境,促进教育民主化地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我们不妨在班级管理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班主任与学生形成一种“我—你”式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班主任不应再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活者;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田里打下自信成功的底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这种平等对话关系使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彼些接纳,缩短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而从其理,能使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长期坚持下去,必将使学生形成与社会、与他人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其整个一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更应如此,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级管理的领导人,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自己的落后的、陈旧的管理思想,打破传统管理中的教师的权威地位和训导者的身份,从而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内在的需要和兴趣,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升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审、自控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人,必须做到关爱学生。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出于爱心。爱心构筑真诚,爱心孕育希望,爱心激发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将是贫乏的、干枯的、冷漠的,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的,最终也将是无水的池塘。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在事业,爱事业才会全心全意干好事业。热爱学生这也是检验班级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班主任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关爱学生呢?

第一、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也就是班主任要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呵护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爱护学生就是爱护他们身上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保护他们心灵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那种情感和追求。

第二、尊重和信任学生。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都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但是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就像一颗颗幼苗,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并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们能慢慢成长起来,同时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就一定能够优秀的学生。

第三、要理解和同情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可能会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理解和同情学生,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这样班级管理就变得顺利多了。

三、创设睿智选择的自由,促进主动择优地发展

现实生活中,表现成人感、胜任感和自尊的正当方式很多,一些学生却偏偏要选择抽烟、酗酒、斗殴、犯罪;满足好奇心、控制欲的正当途径很多,一些学生却只愿选择对电子游戏的沉溺;在许多解决生活危机的可选择途径面前,某些学生却偏偏只选择轻生……为什么学生会作出非理性、不正确的选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学生单一的、强制性、填鸭式、灌输式的班级管理不无关系。一定程度上,学生在生活前途上没有丝毫可选择性,其结果是十分有害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对讨论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又可激发其他学生强烈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学生发言后,班主任作为“学生中的首席”可进行总结: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无所谓对与错,当然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最优最佳的方案。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一种价值观在指导人们的行动。价值观就像一把尺子、一杆秤,当你需要作出抉择时,指导你抉择。教育必先肯定人是自由的,有权选择怎么做,包括拒绝和接受。教育的最大力量在于学生自己,班主任应创造条件,多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让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张开思考的翅膀,自己向前走。

四、创设真理辨析的氛围,促进自主感悟地发展

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是善于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们经常发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缺少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思想。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尽力在班上让学生自主地充满灵性的感悟,乐此不疲地探索,充满激情地创造。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辩论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而要增加学生的悟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辩论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的发展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总概括。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目标实现统一行动。班级的发展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时要注意和本班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可以考虑以下这些方面:第一、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又要符合班级的需要以及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的要求。第二、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班级的发展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在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是要做到目标具体明确,应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和自己的小目标结合起来,如要创建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等这样让学生知道了目标,从而更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不要做到“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这样学生就没有了动力,就没有了积极性了。 在制订班规、开展大型竞赛活动的方案设计时,在讨论某个社会热点问题时,组织学生辩论,正反双方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经过激烈辩论,教师点评,双方统一了认识。这样拓宽了班级管理思路,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种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的立体作用。在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会上,学生之间充分展开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接纳。有了质疑批判的胆量,有了异想天开的创意,有了标新立意的观点,相信柏拉图的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至理名言会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金钥匙。

五、创设多元生成的境界,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对于传统班级的“刚性”管理,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应是一种“柔性”管理,这种“柔性”表现在班级管理内容的多元性和生成性。所谓多元性,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看待班级这个小社会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局限于一个“标准答案”。所谓生成性,就是班级管理内容能给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保证班级管理成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活动。

对于班级的重大活动,通过设置情境,热烈讨论,学生独到的见解得到多数同学认可后,班主任点题集中并指出注意事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宽阔多行道上思考并解决问题,达到思如泉涌的地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拓展了学生思维,达到在管理过程中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增强自觉性的目的,更能使学生从一种境界进入另一种境界,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创设生命体验的空间,在体验激发情感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默默接受,而是在活动、亲历中的体验、感悟。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确实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应当思索的问题。学生只有体验了干渴,才知道水的重要、节水的必要;体验污染,方知环保的重要;参加军训,体验军人的艰苦,更加热爱我们的钢铁长城;听了企业家的创业史报告,才能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听了劳教人员的现身体验法制教育,才知法律的威严。在这样的感受、体验中,学生的认识才能得以提升,情感才能得以激发。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关注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关注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关注各种形式和渠道所传播的鲜活的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各种政治现象,关注民族的、国家的、人类与社会的命运,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成长。

七、加强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非正式群体也就是由学生自发组成、自由结合的小群体,它的特征是人数较少;成员的性格、爱好基本一致;经常聚集在一起活动;一般都有“头领”或“核心人物”;制约性强,稳定性差,可塑性大。班级中的这种非正式群体,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大概是所有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都乐于接受,并且求之不得的,它能够和班级融为一体,有助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对于其负面、消极的影响,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它往往会导致班级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扩散开去,会影响整个班风的建设和形成。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加强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那么如何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呢?我认为要注意到这样的几个方面:首先要细心观察。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从而找到他们的优秀的一面,好的一面进行一定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第二是关心。非正式群体尽管会对班级造成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得对班主任而言,不能因为其难管就不管,听之任之,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每个人都有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非正式群体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是要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第三是耐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于这部分同学不要操之过急,应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是一定能够改变的。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本着“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精神,坚信学生是可塑的,形成自觉地处理问题的意识,并不断地积累方法和经验,非正式群体一定会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学生一定成为“真人”!

八、创设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促进生命和谐地发展

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存在着一定差异,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因此,要求班主任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这需要进行分层评价。传统的评价机制把作为班级主体的学生往往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班级管理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单独让班主任评价外,也该让学生评头品足,提倡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不仅要评价欠缺的地方,更要评价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更细致、更具体的内心真实感受,让学生在对比、反思、互评中成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新课程实施没有一个全方位的系统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那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班级管理中评价学生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去分析、综合,作出系统而完整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评价。

新课改理念倡导“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活力作为评价课堂与校园生活的最重要的精神特征。班级管理在于创设和谐安全的教育环境,充分重视个人的禀赋与创造才能。班级活力让人敢说、敢笑、敢评论,敢于最充分地表现自己,“精神放松,形体自如,个性突出”,在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情感与精神力量在发展,身体也在更健康更快速地发展。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要不断锤炼提高自我素质和管理水平。应该使尽全身的解数,去发掘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去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进而形成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一个具有健康、完善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