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潘荣满 2012-05-29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有效性措施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谋求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从战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结合中国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现状论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加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希望能够给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银行的战略管理。有效的战略管理能够融合银行的特点,提高银行本身的竞争力,面对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它已经从各个方面衍化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策略,无论是应对经济危机还是房地产泡沫,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特别是国内银行改革才刚刚开始,银行战略管理的实践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加强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国内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在经营中制胜。
一、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管理是商业银行以战略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战略实施和评价,以便领导部门能够有效的决策而使银行实现原有目标的一项科学。战略管理是综合性的,是结合市场销售、生产、财务预算、研究与开发等一系列学科为基础组成的一门总体性管理方法。它对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和计算机系统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其有效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方案,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
战略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银行根据自己的目标,结合未来的整体性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对银行内部和外部各种变化进行趋势性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银行对各种可能的事件做出更加主动的反应,使银行适应能力更强。
(2) 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以银行内部现有的机制和允许条件为基础,结合市场和产品的正确定位,从而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更有利于其内部的有效实施。
(3) 战略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银行内部人员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合理的实施计划能够为银行带来更科学的运行机制,更能促进银行内部管理者和员工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4) 战略管理对于提高自身认识,增强对竞争者战略的了解,最大化的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财务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是一种基于银行未来发展的规划文件之上的具体行动,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未来的目标的一种预测,也是对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管理和控制。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比那些不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的成功率更高,其中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70%的企业依靠自身战略管理计划提高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战略管理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许多商业银行都已经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这使得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正轨体系。加之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亏损,使得一些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商业银行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其在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所以使得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整体体系,不利于银行的发展。例如,一些银行并没有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出台相应的具体规章制度,而只是简简单单的全面接受其他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从而使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诸如员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玩忽职守等,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
(二) 战略管理的理念比较陈旧
近年来,商业银行迅速崛起,快速成长,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所造成的推动力。待其进入稳定发展之后,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往往墨守成规,沉迷于个人业绩,不思进取,从而出现了商业银行为管理者个人意志所左右。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只顾及银行的盈利,不注重整体性的战略管理,稍有经济亏损就扣减员工和管理者的工资和奖金等,有的甚至频繁更换领导,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
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建立其战略管理,但是其战略管理的理念比较陈旧,难以与国际化趋势顺利接轨,从而使得一些银行在改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例如有些商业银行会由于改组前后战略管理文化的差异而造成员工不适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会出现管理者有一套体制,具体实施者却是另外一套体制,从而造成整体管理上的不协调。
三、加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一)采用科学的战略管理办法
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战略管理方法,其中很多都得到实践检验,例如战略制定中有外部因素评价法、竞争态势法、内部因素评价法;在战略选择中有TOWS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IE矩阵和大战略矩阵;在战略决策中有QSPM矩阵。各种矩阵和方法适用的条件和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商业银行应该科学的选用不同的方法和矩阵,有效的对其自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运用比较广泛的定性预测有德尔菲预测、头脑风暴法;定量预测有计量经济学、趋势外推法。面对着具体的发展环境,银行管理者应该有效的进行总结,结合市场发展空间,考虑当前的国家政策等,实事求是的对银行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然后制定合理的战略管理办法。例如,商业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国内外的货币流向,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二)建立战略管理的内部活动方法并制度化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要根据自身规模,划分不同的类别,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决策制度,有效并严格的执行相关战略管理计划。对于具体的战略管理方法,要制定相应的适应方法,杜绝严格的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必要时可以根据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对于不合适的或者已经过时的战略管理办法,管理者要召开股东会议,通过股东决策自身提供的方案,从而有效的避免战略管理不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总体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将其与具体的战略办法相结合,充分考虑整个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努力修正,从而使其能够充分促进银行内部的发展。 (三)坚持“防范风险”的战略管理目标不变
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是以其经营效益为目标,尽量避免对外部经营环境的误判,通过有效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和审视自身资源,从而对银行的战略管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现代的战略管理是以银行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为基础,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来调整整个战略动向,坚持“防范风险”的战略管理战略规划不变。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战略规划中,要时刻以风险防范为主,通过有效的控制相关具体操作,最终实现总体的战略管理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做出六个转变:
(1) 不仅仅在观念上而且在理念上,由单纯的关心风险向关心风险和收益相结合,通过两者的相互参照和对比,进而确定整个战略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银行应该由传统的控制和规范风险为主向经营和管理风险转变,提升自己平衡风险的能力,真正运用风险,提升自身价值,在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基础上,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保证银行持续、科学的发展。
(2) 在风险管理机制上,银行应该加强总行、分行、支行间的业务往来,由控制风险为主向流程整合后的各级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转变,彻底改变原有的各个部门独立的风险控制办法,使风险控制更加准确。
(3) 注重控制新增不良和清收转化不良的记录,向既要注重新增不良和存量不良转化又要控制不良的转移转变,注重不良资产的迁移,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经营业绩,最终实现银行整体水平的提高。
(4) 风险控制模式上由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向统一集中的管理转变,提高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银行各个分支之间一定要加强风险的有效互动,通过各个部门的风险评估手段,最终实现银行整体风险控制实力的提高。
(5) 在识别手段上,从简单的财务分析为主向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详相结合的分析办法转变,特别加强对市场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和统计,有效的预测,合理的评估并及时有效的反馈,最终实现整个银行的科学发展。
(6) 风险管理对象上,从单一客户、集团客户向组合式客户管理层转变,加强各个客户层之间的有效联系,客观的分析各个客户层之间的风险影响因素,最终能有效的确定银行的风险体系,从而有效控制银行风险。
四、结语
面对着国际化进程趋势的加剧,商业银行应该调整自己的战略管理,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有效的控制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对于传统战略管理中的控制理念,我们应该本着修正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估,坚持风险控制为主体的理念不变,严格执行相关控制手段,结合市场的发展动向,果断加强其内部管理体系,从整体上实现银行的全面发展。
[1].孔艳杰.论区域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J].理论纵横.2003(5).
[2].葛兆强.论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5).
[3].赵锡功,刘晓刚,贾明.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J].经营管理.2007(4).
[4].张海洋,张宁.商业英航战略管理实施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07(16).
[5].邹兴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探讨[J].金融管理.2006(5).
[6].潘新民.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行长论坛.2004(7).
[7].童茂,沙科君.战略管理与银行成长[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