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析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张丹枫  2012-09-23

论文摘要:彼得·德鲁克是美国管理大师,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目标管理是德鲁克最先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是德鲁克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组织的文化是决定员工做出选择的原动力。学校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保持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必须吸引人、关心人、帮助人、培养人、改变人、尊敬人、发展人。学校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论文关键词:彼得·德鲁克;管理;文化;学校管理

一、彼得·德鲁克是谁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比尔·盖茨说:“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杰克·韦尔奇说:“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是这样的:“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二、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文化”的思想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无不生活在诸如工厂、学校、医院、家庭等各种不同的组织之中。所谓组织(organization),生物学上是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同、结构、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对人类而言,组织是指有意识地协调两个或多个人活动或力量的系统。人类个体能力的有限性与个人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目标或使命的驱使正是组织存在的理由。人们依赖组织,组织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没有组织,仅凭人们个体的力量无法征服自然,也不可能有所成就;没有组织,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与繁荣。组织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的源泉,是人类获得一切成就的主要因素。

德鲁克强调,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织的文化是决定员工做出选择的原动力。组织文化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看不见的手。

要发挥组织文化的作用,仅仅有了组织还不够,因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组织就必然有人群的活动,有人群的活动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活动。简言之,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组织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的活动。组织与管理都是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管理之重要不言而喻。究竟怎么看待管理(management)?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从协调作用方面说,一般认为管理就是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从过程的角度讲,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作为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则强调的是:“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

可以说,德鲁克“管理是一种文化”的思想对提升管理的境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学校管理是一种文化

根据管理的意识形态特点,即从管理理论所隐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的角度,管理理论从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科学管理”理论,到以人本主义为导向的“人文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飞跃。后者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管人实际上不是叫你管住人、管理人。它引申出更丰富的内涵,如吸引人、关注人、帮助人、培养人、改变人、提高人。管人实际上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尊重。”互通科技集团CEO胡俭强说:“管人不是控制、驾驭人,只知控制人的管理者,不是优秀的管理者。”

“吸引人”主要是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满足人的发展的基础上使人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对所在单位产生强烈的认同;“关注人”是指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人”就是员工的困难事无巨细,要急员工所急,让员工的生活能够无忧;“培养人”就是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从潜质上去挖掘人的潜力;“改变人”就是改变人的做事方式;“提高人”就是提高人的个人修养和全面综合素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组织,把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就会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学校文化既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由学校传统和风气所构成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又构成了学校里所有教职员工的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范式,并体现在以下管理原则和基本价值之中。

目标原则——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而且使得组织内的成员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所以,任何成功的学校管理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这是一个构思良好的、生动的、令人向往、大家共享的愿景规划。

共识原则——学校管理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使学校成员形成共识,进而聚集起众人的能力。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强调的更不只是结果,而是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一种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体原则——通过全员参与,不断强化学校所有成员的归属感和学校作为组织的一体感。 成效原则——成效是对教职工评价和激励的基础。

实证原则——即强调学校管理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善于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亲密原则——即具有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和团队精神。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言而有信,管理者和教职工都以务实、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这一原则是学校管理中绝不能妥协的原则,是管理文化的磐石。这一磐石是学校成为优秀组织的重要标志。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学校管理中的愿景规划,它会使大家有明确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的因此不随时间而改变,这种愿景贯穿并影响在整个学校组织之中,并成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一种近乎宗教信条去恪守、去践行的内在价值和日常工作的指导原则。

四、“管理是一种文化”的思想对学校管理的要求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思想要求学校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不能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保持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必须关心人、尊敬人、发展人。建立优秀学校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有高素养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对于学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在学校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管理者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要规划并沟通学校的成功路径。学校的发展规划就是一张成功的导向图,根据学校的愿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学校目前的起点,确立发展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式。学校要把教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发展愿景紧密结合起来。

要创造制度文化、注重细节管理。学校制度是学校工作走向卓越的保证。学校要帮助内部各部门和所有教职员工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文化、“契约”文化,要把每项工作、每个部门、每个成员的工作每一次都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当然,制度文化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则是充分发挥制度文化作用的前提。

要有顺畅的沟通网络。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坚持教学为主,又要统筹兼顾。学校管理必须善于沟通,有顺畅的上下沟通、平行沟通,才能使工作运行有条不紊、和谐有致。

学校管理要强化感情投入,创造融洽和谐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气氛。让人感觉到加入了这个学校就是加入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自己真正就是其中的一员,就会留下来,并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

要授权团队,充分发挥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建立全员高度参与的工作模式。每个人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学校工作也需要所有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大家只有感到被学校重视、尊敬和信赖,感到自己能才尽其用,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才会激活潜能和智慧,并走向成功。

总之,学校管理要树立先进的理念。从本质上讲,管理应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文化。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存在,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的灵魂。因此,学校管理要避免用管理者自己认可的价值尺度去裁判教育管理行为的正确合适与否,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到与制度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上来,要从管人、管事转到尊重人的价值上来。在学校内部,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强化人本意识,淡化等级观念,使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感受平等,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尊重教职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运行机制,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华丽转身。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