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
宋莉 2011-07-20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 内部控制的意义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按照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其基本作用是:①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③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大,而在与之接轨之前,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还是很不乐观的。
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单位无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003年审计署就对国家体育总局查出的挪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建设职工住宅。老问题还没解决清,2005年又有体育总局体彩中心两个公司违规获利5.58亿元的新闻被爆出。如果内部控制真的能起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如此这巨大的数字又从何而来呢!中央部门尚且如此,地方上的问题更是多如牛毛。
(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实施不起来的问题。许多单位迄今为止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仍用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财务人员的经验以简单的控制,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执行也是没有力度,根本起不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2)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事业单位的领导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整个单位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更有的领导还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的控制,有了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的缚手缚脚,不能再一个人说了算,不能再一言堂,对内部控制建设更是漠不关心,认为那只是一个挂在墙上应付上级检查时的工具。如果真的有人按照内部控制的规章执行,触动了他的利益,他还会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3)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合理,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仅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报账,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还有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手紧张,所以导致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岗位未能合理分离,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互相制约。
(4)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套用先进单位的管理模式,忽略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因为单位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内控制度的积极性,负责人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也就应付了事,内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关于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培训,使事业单位负责人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取得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在制定、修改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同时应结合本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设计内部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有效性原则。要使内部控制充分发挥控制作用,在各部门和各岗位得到贯彻实施,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有效性,即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决策层所制定的业务规章和发布的指令,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第二,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为了使各种风险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建立内部控制必须以审慎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容易发生的问题。设立适当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并且设定在风险发生时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补救。第三,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渗透到财务工作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做到无所不控。第四,及时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改善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开设新的业务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种类,必须树立“内控先行”的思想。第五,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的操作人员和直接的控制人员必须适当分开,并向不同的管理人员报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的情况下,要为负责控制的人员提供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3)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要求职能部门的设置遵循公开原则,增加机构透明度;坚持分离不相容岗位的牵制原则,将财务部门的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与内部控制机制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的落实,达到既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检查与制约、防止和纠正错弊的效果。
(4)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然要求。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除了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外,其所在单位应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会计工作,改善执业环境,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业务培训,从而建立起个人、单位、财政三位一体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我们一定要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好,更要狠抓落实,不能内有花架子,空摆设,要做到上墙的是文字,实施的是约束,真正让内部控制发挥出它监督制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