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盲筹是把双刃剑,“看脸”营销模式背后喜忧参半

佚名  2015-12-14

:自古以来,正常的商业模式都在遵循一条最基本的铁律:消费者对商品、服务具有一定的知情权,然后再根据需求确定是否购买。也就是说,商品、服务的销售逻辑,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其有着一定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凡是可以压制、回避消费者的知情权,都可以看成是不正规的销售模式。但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硬件的发展,这一条铁律正在被悄然打破。

原本为资金、资源不足的创业团队准备的众筹,已经被国内科技企业“玩坏”,沦为它们手中营销、推广的噱头以及试探消费者反映的调查平台,失去众筹本身的初衷。但更让人无语的是,国内科技企业竟然还玩起“盲筹”,将这股“歪风邪气”深入、延伸下去。盲筹成风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科技企业的喜与忧。

盲筹成风!科技大佬都来掺一脚

从形式上来看,盲筹属于众筹的一个分支。消费者在不知道产品具体的样子、参数、价格和发布时间的情况下,就自愿地为其筹资,最终目标是能够获得预期之中,乃至物超所值的回报。很像国外流行的福袋,只需付出一点金钱,就有可能中得“大奖”。

国内的第一场盲筹,发起时间是2015年6月1日。由互联网大佬、700 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和淘宝众筹联合发起的项目,主要就是为旗下自行车产品众筹,并很快筹足盲筹资金。随后,ZUK在7月份联手京东打响智能手机行业盲筹的第一枪。ZUK没有披露详尽的硬件配置、外观等产品信息,也没有对手机进行公开定价,只是向用户传达“约一场信任游戏”这个“情怀”。

不过效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原本要筹集50万的资金,6个小时已经完成,最终以420万的总筹资额圆满完成众筹,超出众筹目标金额约840%。从这个角度看,算是众筹史上最快的一次“盲筹”。而作为手机行业营销无冕之王的小米自然也不甘落后,双十一当天在淘宝玩起“盲筹”,在没有公布机型详细信息的情况下,最终筹集到4000万元,超出众筹目标金额约4000%。

此外,暴风科技于在11月23日和京东一起玩起盲筹。在盲筹页面上,还神神秘秘地写到:“只透露:玫瑰金/全金属/分体可升级/日看日新/智慧可生长……”等文案。就连亚马逊也不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在京东众筹平台上线一款神秘平板产品,未公布这款平板的任何数据,只是提到“重新定义‘有用好平板’”。第一天就已经突破预期筹款目标。

可见,盲筹已然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如果没在新品上市玩盲筹,完全就是公关部没干好本职工作的节奏!

噱头至上!寻得新营销手段而喜出望外

盲筹的兴起,其实挺让业界意外,毕竟国内科技企业之所以当下对盲筹十分热衷,最关键的就在于其能带来十足的噱头、营销效果和极高的吸睛度。对于营销策略陷入逼仄绝路中的国内科技企业来说,盲筹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

如今的盲筹,说是一种商业模式,倒不如说是与此前的饥饿营销、口水大战、撕X大战等相同的营销策略。是国内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选择的新型营销手段。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虽然盲筹能让国内科技企业窃喜,但在业界都蜂拥而至时,也就失去了本身的神秘性,最终会向饥饿营销等一样成为过去式。

忧从中来!盲筹成双刃剑或割伤“信任”

从另一个角度看,盲筹是一种“看脸”的营销模式。所谓的“脸”,就是发起盲筹的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可信任度等。目前参与盲筹的,都是国内科技大佬,如果是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团队玩众筹,绝对会死得很惨。盲筹其实就是在赌博性的提前预支消费者的信任,让消费者为自己的信仰“充值”。

这也就意味着,盲筹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当消费者信心满满地提前将资金交付给科技企业,去预定一款未知产品时,其实抱着的是物有所值乃至超值的心理。一旦最后产品不能满足这一心理,很容易就会伤害到这部分忠实拥趸的信任度,甚至由粉转黑!

小米在双十一发起的盲筹,就遭到中的消费者的攻击和吐槽。1000元的盲筹资金,让消费者认为可能是款中端机型,没想到却是低端机型红米Note 3。而且也不准消费者选择高配版,甚至不允许选择产品的颜色。多退少补的承诺,也成为一纸空言。甚至小米还制定无理且苛刻的霸王条款:退款要扣取70%的费用!

盲筹这把双刃剑,玩不转,就会直接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巨大伤害,远比推出一款不尽如人意的产品伤害要大的多,因为盲筹直接关乎的是企业的信用,已经超出产品的范畴。盲筹搞不好,后果很严重,国内科技企业能不忧虑吗?

最后再说一句,不管这些国内科技企业盲筹玩的有多High,其实闷头赚大钱的还是淘宝、京东等盲筹平台啊!(来源:康斯坦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