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探析怎样适应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

张小青  2012-02-02

【论文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改革创新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语文作为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作为我们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转变教学行为和评价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首先明确的一个事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的改革是发展史必不可少的。所以,语文的改革和发展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从我读书到现在教书的十几年中,语文课程改革,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语文教师应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年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必备素质。思想开阔、视野开阔,有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我们不能光教会学生如何读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社会。教师的教育观念、理念、思维方式、培养人才模式都应具有创新意识。如教师在上初一语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跟着进入课文内容。接着老师提问:"山中友是指人还是物?如果要你写出这样一个题目你会如何选材?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一些自然景物看成自己的一些好友?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思维方式是否得到转变?"然后带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并问,"三年以后,你再次漫步在校园中,你会觉得学校的一切都是你的朋友吗?"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上课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语文教材有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学时要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学有成效。语文教师除需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能力外,还需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教育是用已有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教师必须继承和借鉴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然后才有可能更好的履行传道的职责,但是知识绝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它不断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量和质的变化,所以教师桶中的水必须是流动的水,是和知识河相连,保持其更新、更替、更换的状态。否则,一桶死水,因其不流动而终会走向腐化。因此,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拥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才能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把教育当做职业还是事业?这是当前教师应该明确的问题。记得有位校长曾经说过,"不要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职业,要把它当做一生奋斗的事业。"语文教师的劳动既繁重又艰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就会得过且过,年年拿着老教案去上课,出工不出力。这样的教育行为,是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所以作为一名现代中学语文教师,面对着一张张渴望得到知识的脸,我们必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1世纪的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教师从教之日,就是重新学习之时。所以,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外,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只有这样,现代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2. 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趋向人文化,以人为本。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口号。传统教育有"三个中心论",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整个一堂课,都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框架展开的。学生只是像"道具"一样,被动地配合。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教育思想到教学行为,都要有一系列的转变。

2.1 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关系的人文关怀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学生有一种观念:老师是厉害的,要听老师的话,否则就不是好学生。

2.2 由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一堂课如何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地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教师只是解决了自己的"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并不能保证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同时重视"育",即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每个学生本身的情况,综合地协调利用各种因素来影响,来"培育"学生,以便让学生自己会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做自我发展的主人。

2.3 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甚至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3. 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里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共和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这些评价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

3.1 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碰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议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考试不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为惟一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3.2 考试的改革重点

3.21 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传统的考试多以答案惟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地内容为主,考试内容的这一变革使传统的题海战术,大量练习这种通过增强技巧的熟练性和速度、提高记忆的准确性来换取高分的教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打破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

3.22 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的传统做法。传统的考试以纸笔考试为主,这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它无法适应考试内容方面日益重实践、重创新等的变化。比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不能单凭一张考卷加以说明的,它需要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加以操作,才能较好地做出评价。因此,新课程倡导考试方式灵活多样,应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如自考、试卷、辩论、论文、特长、情景测试等。在非毕业、升学的考试中鼓励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综合应用中考查学生的发展情况。同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这些多样、开放的动态考试方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语文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不能适应,被新课程改革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与自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主编:朱慕菊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主编:苏立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版

[3] 《现代教育思想》主编:刑永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创新与创新教育》主编:漆权 上海教育出版部 2003年版

[5] 《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本书编写组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