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何翌  2021-01-18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培养势在必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并非完全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来培养,它还可以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育人特征,其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因此,该文通过介绍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德育问题,提出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的原则,最后研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思想道德意识

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以及体能锻炼的长期性与实践性,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品行。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不健康,行为怪异,其思想道德素质堪忧,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更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力度。该文着重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期望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德育问题

1.1 缺乏社会主义公德

在许多大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一味地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尽情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却忽略对体育设施的保护,经常会出现体育器材受损的现象,对后续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了许多麻烦;还有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争夺器械、擅自离队、追赶打闹,使整个体育教学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此外,在高校运动会、团体操表演会上,部分学生不够积极,不参加的人数比比皆是,或者是报名后又缺席,集体主义观念严重缺失。

1.2 缺乏体育道德意识

目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许多大学生为了争夺第一,违反了体育比赛的公平性。例如,当一方与另一方发生冲突时,个别人会出言不逊,脏言脏语,辱骂对手及其裁判,更有甚者会引发互殴事件。不难看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缺乏体育道德意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给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

2 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的原则

2.1 坚持“主体性”原则

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面对他们的是求职、创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学会做人,谋得生存。实践证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人才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要遵循一定的育人原则。由于大学生已经是成熟的个体,个性特点鲜明,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坚持“主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也要抓住所有学生的共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2.2 坚持“内化性”原则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当明确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理解能力,在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只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才能提升学习质量,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科学地坚持“内化性”原则,需要注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竭力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争取达到以“兴趣”带动“积极实践”的体育教学目的。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在自我实践中获得真知,乐于学习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并将之付诸实践。

2.3 坚持“平等性”原则

在德育渗透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坚持“平等性”原则,这里的“平等”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还表现为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能展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要平易近人,易于学生接近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听取教师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听从教师的正确指挥,进而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配合体育教师完成德育渗透的教学任务。

3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应当首先加强德育渗透意识,加大渗透力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及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3.1 充分利用理论课堂教学

在体育理论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德育,接受德育知识。教师首先要进行安全理论教学,然后适时地渗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德育内容,既丰富了体育德育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德育内容。接下来的体育实践课中,像长跑中的“跌倒”现象,自然会有学生主动搀扶不慎跌倒的学生。当然,在水上运动的龙舟实践课中,学生也会更深切感受到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含义。

3.2 合理地设计课堂规范

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成熟度依然不足,单靠自觉性学习体育德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采取必要的“强制性规范”措施。在渗透德育知识时,体育教师应当合理地设计课堂规范,以此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设计体育德育课堂规范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德育要求进行设计,把握好规范的细节,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也不至于过分约束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助于认真遵守和维护“课堂规范”。

3.3 积极开展业余体育锻炼

体育课堂是基础,课外锻炼是体育德育内容教学的延伸,二者互相结合,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像“早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对于学生而言,坚持出席早操,不但可以使自己克服“睡懒觉”的惰性,还能逐渐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自律自强的自我驱动,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会大幅度提升,身心健康,且精神振奋,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课程。此外,早操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集体活动,充满朝气,内容丰富,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以及持之以恒的优良传统美德。

3.4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教师也是教育内容的传播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体育教学的活动当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去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为此,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严格遵循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观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体育教师更要从每一节课中的每个细节做起,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

4 结语

总之,德育渗透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拓展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在“全民健身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意识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优势,同时要明确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大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始终把体育教育放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首要位置,合理地渗入德育内容,坚持“德育”与“体育”的相互融合。

[1]王若光,逯文莉,啜静.蹴鞠“场域”的“德育渗透”对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2):52-59.

[2]蔡广,龚正伟.伦理语境下大学体育德育一体化的理路探析[J].体育学刊,2017,24(1):101-104.

[3]任双全.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特征[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102,104.

[4]孙辉.高校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问题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6):114-117.

[5]王力伟,郑素晓.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以一节体育课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94-95.

[6]张月,黄海霞.论述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广东蚕业,2019,53(1):113,115.

[7]何标,梁艳.基于“立德树人”的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93-94,96.

[8]李国良,王永平.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02-103.

[9]陈有金.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0):81.

[10]秦会社.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策略[J].甘肃教育,2020(17):138.

[11]丁志英.高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手段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3):96-97.

[12]来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43-14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