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和谐人格培养

李莉  2010-07-26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要在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在其实现途径上,它可以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打牢和谐人格基础;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推动和谐人格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和谐人格升华;提高学生协调能力,拓展和谐人格空间。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和谐人格;培养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为确切地讲,音乐作为人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其价值和魅力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它是培养健康和谐人格的现实需求。所谓人格就是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和谐人格培养是现实针对性很强的基础教育命题。和谐人格是一种情感丰富、深刻和审美化的人格。和谐人格深受中学艺术教育的影响,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具有直接作用。我们只有对中学音乐教育塑造和谐人格的路径和方式的进行深入探讨,才能更好地明确音乐教育承载的使命和发展的方向,将和谐人格培养目标变成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 一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打牢和谐人格基础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是中学生品德修养的内容,又是形成和谐人格的品德基础。中学音乐教育正是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分清善恶美丑的过程中,推进了和谐人格基础建设。一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音乐教学要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与同学间的合作关系。比如,在进行大合唱训练时,如果每个学生都不是集中精力,力求发音的高低、强弱、节奏、旋律的准确性与和谐性,而只是“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不积极与他人配合,只凭借自己的感受任意发挥,那么,大合唱练到最后,只能是不欢而散。因此,音乐教学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具有团结向上,互相带动,凝聚力强,教学效果明显的特征。二是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能够表达人的心声,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有其内在的涵义。在京剧艺术进课堂的实践中,如果欣赏《沙家浜》选段,就可以通过刁德一、胡传奎,阿庆嫂三人形象和语言的对比。认清人的本质,认清当时的社会环境,教育学生要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奉献,挑战自我。同时,青年学生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与兴趣,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音乐作品的具体形象感受来完成。三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学习音乐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样,要有吃苦耐势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能朝秦暮楚,也不能敷衍了事,不能不思进取,更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有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恪尽职守,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树立报国之志,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与意义。 二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推动和谐人格发展 智力因素与条件是和谐人格发展的内驱力,也是中学音乐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音乐教育包括了众多学科知识。如文学、舞蹈、历史、文化等等,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可以拓展知识的框架与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选《黄水谣》、《黄河怨》等作品来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生命的残酷暴行,学生不但学习了音乐知识,并通过音乐语言,增加对生活的感受力,而且重温了历史,从而也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感。此外,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和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音乐教育不但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基本音乐技能、技巧,同时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