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谈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策略

未知  2008-12-28

[摘要]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化学科学的知识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着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 化学能力 素养培养

何谓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养量水平。它不仅要求人们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具有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提出挑战的探索精神,具有不断接受知识、更新知识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化学科学的知识能力、思想水平和品养等方面着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巧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应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巧设实验从注意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2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

3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熟记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4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5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

二、多元化培养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养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养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养的平衡体系。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三、多方式培养化学科学品养

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自然科学。故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一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如宇航员的航空服、高强度的碳纤维、奇妙的隐身衣等,讲述现代材料化学对社会的贡献,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

3.建立学习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学困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4.强化学习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契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干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充分重视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构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从确定“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妙”,“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从而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目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