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张先淑  2009-04-16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其内容十分丰富。而另一方面,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庞杂,课时数少,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看法,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生物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特色等。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生物化学课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很抽象的。我曾在自己上课的班级对全体学生(206人)进行过问卷调查,在调查的206名同学中,认为生物化学难度大的有189人,占87%左右。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那么,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就应该仔细思考如何来消除同学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难情绪。然而,生物化学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因此,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生物化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体中发生,我们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例如保持健美的身材是每一个年轻人的热切愿望,我们可以从这一情况出发,讲授糖代谢与脂代谢相互关联,引导同学们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民主与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便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巩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做到师生互动,融为一体。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课程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复杂。基于此,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强化重点内容与知识点的教学

生物化学内容的特点是抽象、深奥、繁杂,重点和难点较多,涉及的名词、化学结构、反应式、代谢途径、生物合成过程很多。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教学时数也不多,这些不利因素使生物化学的教学难度显著增加。因此,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明确区分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了解和参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解重点和知识点,浅显的或扩展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或浏览,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重点内容的强化学习、知识点的系统学习、难点与疑点的分析与讨论,将繁杂的内容形成若干个知识内核,使学生易于消化理解、学习针对性强。例如,关于糖代谢,将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与糖异生过程详细讲解,简略地讲授糖原与淀粉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可以不讲,而只讲其产物特点和生理意义,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典型过程的学习,完全可以形成对糖类代谢规律的深刻认识。

2、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时,除了将结构模型展示给学生看外,可将它比作一个围绕一垂直中轴的、右手螺旋的双扶手楼梯,磷酸和脱氧戊糖组成的两条链相当于楼梯两边的扶手,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相当于楼梯的台阶,台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稳定两条链的主要力量,台阶平面与中轴垂直,台阶之间的间距为0.34nm,每一螺旋含有10个台阶(即螺距为3.4nm)。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使得学生牢牢记住了复杂的DNA双螺旋结构。又如,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动物冬眠不会冻死;为何人不吃肉也会长胖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随时调控教学容量和教学的度

课堂教学容量是相对稳定的,容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容量过小,学生又吃不饱。因此,课堂教学要着重调控三量:一是授出量,即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应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足够的教学时间;二是训练量,即学生接受训练的量,必须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典型性,避免重复性。三是活动量,即学生的脑、手、口、眼等各部位的活动量,包括师生双边活动,学生多边活动等。另外,课堂教学还必须注意三度:一是程度,包含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教材反映的程度,考虑学生可能接受的程度;特别是我们的高职学生基础相差很大,更应注意这个"程度"。二是密度,容量大则密度大,反之则小,必须做到疏密有致。三是速度,教学内容难时学生不易接受,速度应该放慢;反之,则应加快。做到教学过程快慢相济,教学节奏有张有弛。

四、发挥生物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1、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是培养有关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化实验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体现出多验证少创新,多定性少定量等特点,因此实验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实验。例如将多糖、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初级制备、分离纯化和系统的分析鉴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的复杂程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经过综合实验训练后,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2、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获得,无不是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先把实验现象介绍给学生,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最后把理论知识完整的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效果较好。例如在介绍乳糖操纵子时,首先把二度生长现象介绍给同学,当E.coli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两种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发现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并在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然后再介绍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理论,这样引导同学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琐的特点,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能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能显著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自然地掌握了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又如关于DNA复制,教材和黑板式教学均无法良好地表现这一连续的多步骤动态过程,教师即便讲授多遍,始终有学生不能理解。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做成多个图片来展现,将全过程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教师再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辅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DNA复制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做到脑动、手动、口动,而不是被动观看和接受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生物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特色等,努力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生物化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1]艾育芳: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杨涛:浅谈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27。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0-477。

[4]沈同、王镜岩等:《生物化学》上下册,1980年12月第1版。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