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周丽萍 代学武 2010-10-15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影响心理动力心理状态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体现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为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所受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因素(心理动力、心理状态),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己经成了人们公认的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这一新兴媒介的兴起打破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传统界限,成为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一种强势力量,网络以惊人的魔力影响着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它给青少年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继续搞好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分析受教育者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心理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所以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一方面网上学术信、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良荞不齐。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不同的文化共享,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碰撞,使得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成为可能,而且在整个传播体系中,信息富有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它们时很容易与中国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产生困惑,诱发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思想上的混乱和迷失。这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人性中有阴暗、虚弱的一面,但由于受法律、道德规范的约束,一般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然而在缺乏法律和道德社会规范约束的条件下,它们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而且网络的匿名性、虚拟化的特征使得一方面给青少年呈现真实的自我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为非道德行为打起了保护伞。在网上青少年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生活,可以用虚假的姓名、性别、年龄,更可以发送虚假的信息,而且认为对此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例如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对于“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这一观点,有38. 8%的人表示“现在做起来很难”,还有5. 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所以同样一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往往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呈现出双重道德人格,导致青少年伦理道德判断能力的弱化,造成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
3.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青少年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汇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中,如BBS,但是网上的人际交往不是面对面的交往,网络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人们,缺失人际直接交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情谊,以致使青少年可能在虚拟的交往环境中,以一种符号化的方式和机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真实的他人和社会,导致人际交往的数字化、非伦理化,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使得一旦走出网络,面对直接现实的人际交往时,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平衡,往往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容易患上“网络心理障碍”、“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心理病症。据调查,全球有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病。
4.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目前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网络以传递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新颖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崭新的窗口,他们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得新的学习资源,更全面地了解身边的世界,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考试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事实,青少年也会由于不能承受这种压力而从心理上选择上网来逃避现实的任务,但当他们下线后,会更加发现自己又落后许多,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产生一种敌视、厌恶学习而放弃自己,最终耽误学业,这种例子在当今的大中学生中很多,甚至有的大学生最终不能自拔而被开除或者自动退学,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个性心理是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动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力是很重要的,它是受教育者将思想转化为行为即内化过程的关键。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倾向性,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决定着它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最有价值,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它决定着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的积极性、选择性及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
1.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青少年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动力。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它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网络作为第四种媒介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网络活动,在网络中,我们应注意合理的需求与合理的实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一种正反馈,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分析青少年的需要。
2.动机是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动机就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因素,是使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促使人进行某种活动,按某种方式行事。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利用丰富有益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强化青少年的需要,激发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使之更有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
3.价值观是青少年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人行为、态度等的内心尺度。兴趣、信念和理想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其中兴趣是它的初级形式。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兴趣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表现在个体接受的选择性方面,而且更突出表现在个体接受的敏感性和承受力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缺乏主动和热情,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教育的活动不可能加强,.反之,如果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压力变为动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强化网络思想教育效果。 三、影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在青少年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是密切联系的,教育者只有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才能把握受教育者各种心理状态,及时抓住时机,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人在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某种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定势心理影响受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比如,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不值得重视,或者认为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些不恰当的思维定势都直接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逆反情绪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情绪是指受教育者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与社会要求相对立,或与事物常态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时期,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与自己主观意愿发生矛盾,从而认为自己被干涉,产生强烈的排斥、反感情绪。只有弱化、克服青少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情绪,才会使他们自觉接受。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现象一致,做到客观真实,避免只重灌输,不重消化。在具体教育方式上,对教育理论介绍和观点的宣传要采取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教育青少年改正错误观点,否则如果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只会导致“南辕北辙”,有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意志品质对青少年的影响。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知道目的实现的心理过程。主要的意志品质表现在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发展是不平衡的,独立性和坚定性的水平要高些,而果断性和自制力的水平要低些,我们要善于分析不同受教育者的意志特征,根据不同水平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结合他们优秀的意志品质开展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提高他们较差的意志水平。
四、加强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着全方位的影响,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化消极为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充分结合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动力,增加其效果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信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顺应时代潮流,真正树立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增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紧迫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有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者开辟师生思想对话天地,在网上进行思想交流,更贴近青少年的心理世界,更准确地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正确地引导,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动力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和虚拟性以及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地搜集到青少年需求、动机和价值观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采取合适的手段,灌输合理的内容,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调整。利用网络的普及和青少年对网络的喜爱,在网络上对青少年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新颖、时尚的风格表现出来,同时进行分析和点评,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中交互式的特点进行网上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的共同点,并逐渐地感化其逆反情境,使其逐渐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更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总之,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物理特点,根据网络文化对受教育者思想的影响状况,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状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