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

蒋继忠  2012-06-25

大多数一线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都会有极深的体会: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逐步转化为了逆反心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呢?其实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扎实搞好外语教学,最终整体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初中学生究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呢?

1、存在矛盾心理

部分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也曾下过决心要好好努力拼搏一番。而英语学习不仅要有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而且更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耐心和毅力。而中学生往往正是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会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

2、存在怕羞心理

有的学生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

3、存在畏难心理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默写经常不过关,或考试受挫不理想,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

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的局限,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困难,即使自己作了些努力,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极易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

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而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抵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这门学科产生“反感”。

6、存在骄傲心理

初一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内容相对简单,学习兴趣又高,故而成绩往往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器重,从而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当学习难度不断加大,成绩变得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就会有“失宠”之感,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些许体会。

一、相信学生,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在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因此,即使是对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均双差的学生,在这方面也不应有丝毫动摇。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对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的教育和扶持上。如果能持之以恒对这些学生施以严格的训练和正确的鼓励,他们当中必有很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吸收、接受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能力总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创新能力总有高有低。因此,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反应快,掌握得也牢固;有的学生开始学得慢、很吃力,但后来却能突飞猛进。故教师切忌简单地用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三、想方设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这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这种状况下,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决不随意讽刺、挖苦或讥笑差生;要经常让学生用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设法激发、提升后进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得具有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一展自己才情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也在一天天进步。

四、努力培植、设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杠杆,它既是教师教研、教改的重点,也是教师备课、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的重点。事实证明,学生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何谓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因之,我们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尽量将之保持久远,努力帮助学生从较被动的“学会”转变到积极主动、心境愉悦的“会学”上来。

1.加强备课,尽力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文化因素,即知识因素,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把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学习。这里,外语教学材料的遴选与搭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坚决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青少年获得“成就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外语时,目的性并不十分明确,只是出于一般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大,这种好奇心便会随之而去。而保持这种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诸如“即兴演讲”、“课文对话”、“短剧表演”等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并尝试着做有目的、有指导性的短文复述和写作,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节目演出等等。当他们真的感到英语有用,有成效,有“用武之地”时,于是就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会不断提高,其学习负担必然会逐渐减轻,学习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能得以持久。

3.根据初一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诙谐自然;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想方设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争取做到当堂巩固、消化,无形中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从而使他们感到上英语课不是苦差事,而是乐趣无穷、兴致盎然,最终能主动、积极地参于课堂实践。

五、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工作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提出的记忆原理和遗忘曲线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一方面分散教学难点,反复操练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尽量将瞬时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将有意识记忆与无意识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旧内容、旧知识的复现率,并做到适时复现,这是英语教学中防止再分化、追求高质量的关键。另外须注意,复现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旧内容的逐步深化,各知识点的有机整合。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满腔热情地设计课堂复现训练,做到新旧内容有机地结合之外,开展听力训练和课外阅读则是最好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使教学双方在心理上保持和谐一致,紧紧围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升其语言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因基础教育形势发展和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得以迎刃而解,从而最终提高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