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基于心理弹性分析的初中生挫折教育初探

李春梅  2012-05-11

[摘要] 该文在探讨当代初中生心理挫折的来源后,介绍了传统的挫折教育模式,进而引入基于心理弹性研究的初中生挫折教育方式。心理弹性的研究旨在引导人们关注个体具有的积极因素和成长因素,和以往将挫折看作阻碍个体发展的消极观点比起来,它将心理挫折视为收获成长、增强心理弹性、发挥个体潜能的机遇。在挫折教育过程中,构建和完善个体的保护性因素对于发挥和增强其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弹性;挫折教育;初中生

一、当代初中生的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 使其动机不能得到实现,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及情绪状态;亦可以理解为个人因无法扫除在其动机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干扰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心理挫折贯穿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挫折。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挫折主要来源于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学习和自尊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的心理挫折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比如说,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挫折之后,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学业态度和课堂表现,最终影响到学业成绩等。另外,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境中,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挫折带来的影响所占的比重不同。

心理挫折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挫折,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应对心理挫折能有效地减少因为心理挫折给个体带来的影响。

二、当代初中生的挫折教育和新视角的引入

挫折教育是为提高学生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的能力,其教育方式是在挫折发生前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或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环境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它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

面对初中生心理挫折,较为常见的应对方法为心理疏导法、心理互换法、愉悦法、形象感染法、表征性奖励法和强化暂停法。i另外,还可以根据心理挫折的不同来源提出相应的应对方式。例如加强学校、 家庭、 学生三方的有效沟通,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在学业方面采用学生 “互教” 模式等等。ii其他学者还提出了一些方向性、概念性的应对方法,如减负降压,稳定情绪;分析原因,克服外部挫折;疏通思想,克服内部挫折;修正目标,知己知彼等。iii除了一般性的应对方法外,还有学者将不同学科领域综合交叉,提出结合音乐的挫折教育。

上述关于挫折教育的方式纷繁复杂,但都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即把挫折心理视为困难和问题,遭受心理挫折的初中生则被视为需要帮助的个体,忽视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对传统挫折教育的反思促进了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弹性在最近几年开始进入教育者和学者的视野,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心理弹性的含义和研究

心理弹性(Mental Elasticity),启发于物理力学的“弹性”概念,它是指人的心里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iv它通过保护性因素,使具备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可以积极应对。 个体的心理弹性使得个体在面对挫折时能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在面对压力事件时,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个体为了维持平衡,会调动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来抵抗压力。当压力过大或是个体无法抵抗时,则会感受到心理挫折。身心失衡之后个体可能倾向用破坏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等应对压力,或者是感受到低自尊水平、自卑、自我否定等,但是遭遇到心理挫折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体发展必然受到阻碍。个体有可能恢复到平衡状态,心理弹性没有增减。而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发展。即个体经历了挫折并积极应对,激活了潜能,不光克服了挫折心理,心理弹性还进一步提升,从而获得健康成长。

心理弹性的研究旨在引导人们关注个体具有的积极因素和成长因素,和以往将挫折看作阻碍个体发展的消极观点比起来,它将心理挫折视为收获成长、增强心理弹性、发挥个体潜能的机遇。本文将把视野聚焦在心理弹性与挫折教育的联结,尝试提出基于心理弹性理念下的新型的挫折教育方案。

四、基于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

心理弹性强调个体在遇到压力事件时表现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力量,把挫折视为机遇,强调在应对挫折时的保护性因素和冒险性因素。在挫折教育过程中,构建和完善个体的保护性因素对于发挥和增强其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保护性因素:它指的是个体天生的特质、能力以及后天习得的技能和自我概念。在挫折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从个体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引导个体关注自我本来就拥有的资源和潜能。

客体保护性因素:它是指除了初中生自身以外其他一切保护性因素,具体来说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方面的保护性因素。比如说,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学校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同辈群体的支持都是构成初中生增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基于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启示我们把挫折教育融入生活,关注初中生的潜能和能力并加以培养。心理弹性的理念让我们在着重发现初中生其优势和潜能的同时,更加注意去强化和培养。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一个误区,即全部交给学生自己面对,老师和家长放手不管。在相信他们有能力克服挫折和困难的同时,除了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克服挫折外,老师和家长还需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提高心理弹性的关键在于将个人品质、家庭支持和外部环境支持系统整合匹配。我们不仅需要帮助那些处于逆境的人们知道如何生存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更要注重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让初中生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

[

[1]常玉霞. 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的反应及对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13):84-85.

[2]张亚男,夏春林,张惠春.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路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13):444-446.

[3]卓馨,王建华. 中学生心理受挫分析. 教学与管理. 2011:21-22.

[4]石玥,许丽君,心理弹性_积极面对挫折_心理弹性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