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急诊科及ICu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胡淑贞  2011-03-1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护理工作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护士应激水平通常高于医师、药剂师及一般人群,持续高水平应激对护士的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急诊科及ICU以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医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解急诊科及ICU护士心身健康状态与普通病房护士的差异,分析ICU护士的心身健康状态,找出引起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探讨对策,营造更有利于急诊科及ICU护士健康发展的氛围,笔者对急诊科及ICU护士的心身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0年3月以我院40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急诊科及ICU护士(研究组)20名,普通病房护士(对照组)20名。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其中研究组18份,对照组20份。急诊科及ICU护士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4岁,夜班数8~9个/月。普通病房护士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5岁,夜班数6—8个/月。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自评。将有效问卷结果进行归纳、汇总、评分,运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调查工具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去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基本症状因子,按5级评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好。

2结果

2.1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因子分结果及比较见表1,两组护士在总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恐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两组护士所患疾病情况比较见表2,经卡方检验,两组护士患病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问题分析急诊科及ICU素来工作繁忙、压力大,对护士心身素质均具挑战性,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护士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整体护理是复杂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但急诊科及ICU护士缺编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国外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智力活动、情绪状态,高强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情绪障碍与自杀。急诊科及ICU患者多为危急重症,病死率高,家属对医护人员期望值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护理、治疗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病房护士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对ICU护士的心身健康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表1数据表明急诊科及ICU护士躯体疾病及症状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如何帮助她们缓解压力,营造有利与于急诊科及ICU护士心身健康发展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身健康状态是护理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任务。

表2数据表明两组护士所患疾病情况,发病率高的前3位疾病主要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神经衰弱,护士这一群体对这些疾病普遍存在易息性。急诊科及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疾病的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急诊科及ICU护士不健康心身状态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琐碎、量大、劳累,患者病情变化快,对护士要求高,护理难度大,环境嘈杂等。

ICU护士应激程度较普通病房护士强烈。急诊科及ICU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职业应激源。ICU护士经常面临急症抢救、技术革新以及各种疾病的威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这都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长期的噪声污染如急诊科及ICU病房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危重患者的呻吟、烦躁患者的尖叫等,上述噪音远远超出国际声委会规定的标准(35+4.5)dB,这些超标的噪声会引起护士心理生理应激反应。 汉斯·塞尔耶的应激理论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即为应激源。以上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急诊科及ICU护士面对持久的护理工作应激,如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如主动与人沟通,积极解决问题,保持乐观心态等,工作应激水平就低;反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回避、否认、发脾气、悲观,工作应激水平就高。久而久之就影响护士心身健康状态和护理质量。综上所述,长期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最终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从管理和个人角度注意消除护理工作压力源,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3.2对策(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知识上持有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外科护士拥有价值感和尊重感。(2)注重自身对挫折能力的培养。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3)保挣喻悦的心情。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缓解工作压力;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倒休日,保证足够的睡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主动寻求家人支持,以利心身健康的调整,促进健康。(4)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产生紧张和压力的工作环境,改善福利待遇,增加晋升机会,合理编制,减轻工作量,创造良好的护患沟通途径,营造一个能轻松而认真交谈解决工作上的苦恼和问题的共同协作的环境。管理者应科学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提供—个成长发展的平台使护士感受到事业的成功,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及肯定,使其在工作中以饱满的姿态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专家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1]徐斌.心身医学一心理生理基础疾病[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45.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4.

[3]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7(1):30-31.

[4]张伯源.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

[5]Cole A.Hi曲anxiety[J].Nurs Times,1992,88(22):26.

[6]Fieding J)Weavel"SM.A compariso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based mental health nurses:percephon of their work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J].J Adv Nurs,1994, 19(6):1191.

[7]吴兰华,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64(6):435.

[8]夏海鸥,马敏芝.青年护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183.

[9]张敬悬,翁正,邹春英,等.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6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