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境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张继攀 2012-07-25
一、儿童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如孤傲、怪僻、任性、自卑、懦弱、胆怯、嫉妒,甚至厌学和自弃等等。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全体学生之中,各层面的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受到影响,而传统教育无法完全地妥善地解决。
二、通过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努力来建设良好的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等负面影响客观存在,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关注得都不够,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釜底抽薪的最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彻底离开网络环境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所以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多渠道缓解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们的心理问题。
1、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把视角转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
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所以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为学生了解知识、理解内容最终形成正确心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够使心理健康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1)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一些颜色鲜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配合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心理健康教学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2)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实施愉快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观察事物时往往缺乏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不善于观察事物的局部,常常会遗漏重要细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事例,从而发现教师提供的事例中包含的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导向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过渡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还不是很成熟,有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建立少年儿童网站,成立专门的绿色通道
首先在软件环境上,在加大对不健康网站的治理力度、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少年儿童们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在网上营造主流文化氛围。
另外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上网培训,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并努力提高学生分辨信息、选择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给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时间,教给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方法。
3、在学校中重视并大力开展团队精神的教育
虚拟世界唯一不能代替的就是由大多数人组成的集体,要用集体的力量使学生不再沉迷网络,让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代替“网络迷幻药”。学校应该和社区、家庭联手,大力开展团队精神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指导,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人爱好、兴趣,加速少年宫、科技馆及社区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扩大少年儿童的课余活动空间,使网络不再是业余时间的第一选择。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此外,还要花工夫下大力气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
4、 开办网上家长学校,优化教养方式,构建家庭学校联络机制
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可以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让父母积极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还可以指导家长怎样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怎样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班主任老师也要结合学生及其家庭的特点,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及时地和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使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好学生。
总之,缓解网络环境下的少年儿童心理问题非一日之功,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切实体验、理解孩子的心理不适,尽量与孩子产生共鸣,对孩子的苦恼多一点宽容与鼓励,少一点指责,使孩子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增强其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又要站在过来人与成年人的角度对孩子作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以此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让网络丰富而不是替代孩子们的生活,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融化孩子们心中的“坚冰”,作好对孩子们未来成长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