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付云霞  2012-11-09

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快速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从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的观察和了解入手,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课程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改革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思考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院校更是得以快速发展。2000年全国仅有高职院校199所,每所学校全日制学生在3000人上下。到2010年,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000多所,每所学校全日制学生一般都在1万人以上,十年间,高职院校得以翻倍增长,给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学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大力培养的同时,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国务院《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在高等教育中高职的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又发表了“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改革职业教育的许多指导意见,为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育思想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

教育改革中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教育改革要成功,首先要使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培养完全的人格,越是著名的大学越要注重并做到这一点,一名学生如果缺少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和完全人格,不仅无法成为世界级的大师,甚至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1.能力本位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在如今物质纵横的时代,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是远远不够的,不但要使高职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他们具有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以人为本观念

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诚实、真诚、公平、守信等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立足于社会,有光明的未来。

3.现代教育观念

我国现在正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在经济转变的同时,人们的思想更应该随着改变,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要想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

二、调整课程结构、进行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调整课程结构

专业设置要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所以设置什么专业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为经济建设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其培养学生的学生毕业后应具有操作、服务、运行等直接的时间能力,所以其专业设置应考虑到目前的职业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几年即学生就业时就业形势变化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来设置专业结构及时、适时地调整课程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根据培养计划,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立足学生就业岗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合理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系列特殊性,我们以高等教育综合类素质教育课程为基础,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为特色,实践技能课程建设为支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更优、更好的方向发展。

综合类基本素质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在所有高等教育院校都有开设,目的是让大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夯实学生们的文化基础,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专业特色建设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高等职业学校要使自己的学生以后再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使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拥有专业技术又能有自己的特长,这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装款,根据目前市场的形势状况,找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开设适应现实形势的专业,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实践技能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要根据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开展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的让学生深入到工厂去做实际的操作,那么对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及技能的提高将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教材结构体系。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能按笼统的学科体系来安排,应按适应现实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每门课程不一定有完整的学科体系,主要围绕职业能力来进行内容的取舍。在课程内容的表现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首先提出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来展开知识点,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应针对工作任务来阐释。

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应针对工作任务来阐释。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从教学计划上看还是从每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上来讲都存在专业学科本位的倾向。高等职业院校应将职业岗位和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其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一席话说明了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说明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或者说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要达到这一目标,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摒弃那种“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记笔记”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例如计算机教育这样的课程老师就不能一味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们做笔记。而是要引导学生们到计算机机房授课,更应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而且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学生的考试形式上有所突变。一味地书面考试不能达到测试学生水平的效果,像幼师专业的学生就要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舞蹈、声乐的考核。这样,高职院校里的学生无论是迫于考试的压力还是处于自己的兴趣,都会努力的,他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得到好的发展。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迅速而全面壮大自己,增强自身实力,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

对于我国现存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师资队伍的缺失和流失都是限制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的规定,一般高职院校的生师比为18∶1,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一般在1.5万人左右,按此比例,需要专任教师833人,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都难以达到此要求,并且伴随着人们对高职院校的偏见等因素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人才流失的发生,稳定高职院校教师,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培养高职院校里的教师,向骨干教师迈进

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改革教师的职称待遇、奖励等。激励教师在单纯知识传递的同时也要在学术上和科研上有所突破,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希望继续攻读学位的教师读硕士、博士学位等制度。

2.提高高职院校里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

多数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太少,这就导致了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可能造成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为了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实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就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能传授给学生实用性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

3.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具体标准: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持有教师资格证或具有《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中级或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或者应有相关专业两项或以上的技术开发或设计成果;具有相应的较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推荐优秀教师定期去培训,吸纳高等师范院校优秀的毕业生来本校任教等方法来充实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素质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来建设“双师型”教师。

六、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大类中的一部分,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应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应该有从高到低的层次,应有高职硕士、本科、专科层次,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