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议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性教学改革

苏超 黄海滨  2012-09-21

论文摘要:当前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通过推进整体性教学改革,即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与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构等措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性;改革

当前,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得到不断扩大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必须从局部和单方面即从整体上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整体性教学改革的背景

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最重要的力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该国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进一步反映出该国的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人才竞争更是日趋激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规模、办出特色,检验标准就是人才培养质量。评判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就看其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教育本身的长效性特点,一般就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参考指标。

实际上,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在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不外乎有:第一,反映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指标不仅仅是就业率,还包括教师素质、硬件设施及社会服务能力等;第二,由于就业率涉及招生指标,许多高职院校在就业率的统一口径和方式上存在不一乃至虚假问题。但无论如何,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都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院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性探索逐渐成为高职教育领域一股声势较为浩大的浪潮。不同目标、不同类型的实验遍及全国各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参照系数。事实上,大多数改革仅仅是在学科教育的轨道上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根本无法有效实施。同时,众多改革中仅以教学中某一问题、某一学科为对象,或者是仅以院校工作中的如课程、师资、实训基地、体制机制等某一方面为对象,缺乏对整体性的把握。这些单方面的改革虽然在其实施之初会对某些局部优化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若不能适时地向整体性和综合性改革推进,那么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不足和弊端便趋于明显。

二、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基本观点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系统,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大系统为高等教育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环境,高等教育系统则根据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自然分工,依靠自身独特的作用机制,独立履行自身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遵循系统论的观点自我优化并履行社会功能。在这里,即是指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功能。

一般认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内容有: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问题;公共基础课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如何实现服务功能;如何加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等等。因此,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正在实施的一项抓手。但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因此,只有把握系统的整体性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从整体性原则考虑高职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为中心,辐射其他方面的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的整体协调发展是高职内涵优化的必然趋势。也正如管理学中的“短板理论”所说,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管理整体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而是取决于最短(差)的;同理,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和“全”。教育教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管理制度、师资队伍的建设、人事制度分配、机构设置等方面。比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人事制度的改革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机构改革融为一体,从发展的战略规划考虑整体性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才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才能加快建立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适应、相匹配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和人事制度分配机制体系。因此,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性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所谓整体性教学改革,即是指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指导下,坚定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各项工作、各种因素的协调统一、相互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综合改观。当然,整体性教学改革并不是孤立于单项工作的教学改革而存在的。事实上,有效的教学改革必须是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的相互结合。一方面,任何整体教学改革都必须以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单项工作教学改革和实验为基础;另一方面,单项工作的改革和实验又必须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及时推进到院校整体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去,以力求达到整体综合的作用大于单项工作之和的效果。 三、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1.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体性改革的思路下,以课程项目化改造为基础,彻底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理念,强化内涵建设,严谨教学过程,形成特色风格,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具体内容有:一是要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实现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造。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加大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四是规范教材编写和使用标准,加强精品教材、规划教材、校本教材建设。五是加强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2.进一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人才质量得以保障的根本。工作思路就是要做到“四个一”:打造一个平台,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实现行业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构建一个体系,院属部门通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完整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适应就业需要及岗位迁移的专业技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建立一个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中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业创新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实践、自愿创业、积极创新、自律管理;成立一个协会,成立学生专业协会,协助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科技开发活动,促进教学相长。

3.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建立师资队伍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数量适中、质量优异、结构合理全面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教学和管理骨干教师队伍,培养若干名在区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区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教学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卓越计划”、“成长计划”和“职业能力测评过关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专业梯队。

4.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和校企合作力度,完善机制,建设一批生产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实训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在校内建设一批生产性的实训车间;确保实训设备的经费投入,通过重点建设带动全面建设,努力提升基地自我造血功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丰富实践教学内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提升服务社会和企业能力为突破口,扩大与行业企业对接,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等校内外资源,建立与专业配套的科技开发实体机构,努力实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创一个品牌”的建设目标。

5.改革与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构

围绕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总体改革目标与要求,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管理机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的检查和评价;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围绕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推进机构改革,加强教学督导、考核考评等管理机构的建设;深化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系部工作活力、合力、动力;推动教辅行政部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