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团体咨询在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张彩霞  2009-06-24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职学生群体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运用团体咨询理论的优势,开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团体咨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职学生从学校毕业,融入竞争的大潮中,这给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笔者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拟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探讨利用团体咨询的方法减轻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就业技巧的问题。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在许多高职学生身上仍然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有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学生选择到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实际上,一些边远中小城镇和私营小企业对大学生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生的需求非常大,有的地区由于缺少技能型人才,已严重地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尽管近几年来国家一再出台一些鼓励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但仍有不少学生表示,除非找不到理想的单位才会自己创业,在不少学生的观念中,自主创业相当于失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事实表明,陈旧的就业观念已经成为制约高职学生成功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自我认知比较模糊甚至出现偏差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全面认识和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基本成熟,心理特征相对稳定,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但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职业兴趣取向与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种类则没有进行过认真分析与评估。有研究发现,学生在回答有关“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特长”、“自己的个性与适合的职业”等问题时,“很清楚”的分别占53.7%、51.4%,“不太清楚”的占39.6%和38.5%,其余的为“基本不清楚”。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有接近半数的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特征认识得比较模糊。由于高职学生自我认知上的不足,降低了其择业的适合性与成功的概率,难以实现人职合理匹配与高质、高效就业。

职业认知程度较低就业心理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对职业的认知主要来自社会相关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亲戚朋友),但是他们获得的这些关于职业的信息是很不完整的,并且在有关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方面所做的准备也是非常薄弱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认知。在一项抽样调查中,高职学生对“你的专业所适应的社会职业”、“你理想职业的从业素质要求”、“你理想职业的行业或职业特点”三项提问,选择“知道不多”的分别占36.5%、54.7%、49.6%,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分别占4.8%、6.7%、19%。这些数据显示出高职学生对各种职业信息“知道不多”的比例相当高,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认知程度普遍偏低,这毫无疑问会导致学生择业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并进一步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职业目标的主导作用较弱研究发现,不少高职学生在确定职业时的主要依据包括专业特长、个人志向、父母安排、社会职业就业状况等,其中以“父母的意愿和安排”为根据的有近20%,尽管不少高职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但是这些职业目标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较弱,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合理地就业。在对以往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也发现,许多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的最初两年里往往频繁“跳槽”,其原因主要与工资待遇不理想、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等因素有关,所以,就业心理辅导应该摆脱旧有的模式,实现从择业决策到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的转变,逐步按照“就业——和谐就业——长期和谐就业”的思路,构建新的就业心理辅导模式,更充分地发挥职业目标的主导作用。

求职技巧欠缺高职学生在走出校门、接受社会的选择时,除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包括就业推荐材料准备、面试技巧等等。不少学习成绩优异、在校表现也相当突出的毕业生,常常因为推荐材料缺少突出的个性,或不善于找准时机与场合简明而恰如其分地推介和表现自我,或不能得体地回应考官提出的各种问题等等,使自己一次次痛失就业良机。

团体咨询概述

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尝试一种新的指导模式,笔者认为,团体咨询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团体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团体咨询起源于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交友集体(Encounter Group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集体心理治疗的代表形式。

与个别咨询相比,团体咨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更加经济,具有可操作性,也更有针对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消除团体成员的孤独感与不正常感,使成员在社会情境中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他人,建立自信,在安全的互动环境中体验自身行为变化所引起的结果,并可迅速地获得反馈,对行为加以修正。团体咨询有如下特点:(1)互动性强。由1~2名咨询员与若干名有共同心理需求的咨询对象组成一个咨询小组,通过咨询员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咨询目的。(2)理论性强。其理论基础是:人都是社会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及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发展和维持的,因此将这些来自社会环境、来自人际交往的问题放回类似的环境中去调整,既有针对性又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3)形式灵活多样。团体咨询的活动方式比个别咨询丰富得多,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的,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游戏等,都是个别咨询时所没有的。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应用团体咨询的方法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可以降低就业焦虑情绪。集体可以给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宣泄是小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不少学生在就业前和就业过程中积蓄了许多不安、焦虑的情绪,宽松、安全而又互相关注的咨询小组为这种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在小组中宣泄而不是在个别咨询时宣泄,不仅需要更大的勇气,而且也意味着更大的进步。

第二,可以增强择业信心。一方面咨询小组的气氛良好,能使组员产生一种安全、信赖、温暖的感觉,觉得自己有所归属、被他人需要和接纳,可从中获得力量与支持,增强社交能力,从而提高择业信心。另一方面加入团体咨询活动后,学生会发现类似的问题别人也有,便会感到如释重负,觉得好办多了。他们在参加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小组成员间有着真正的互相关心和互相支持,因而会信心大增。

第三,可以提升自我认识。团体咨询中的一些自我探索活动,如我是谁、价值观澄清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自己,有机会重新对自己进行反思,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特别是活动后的分享,组员间经常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反馈,可使组员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发现自我的优势。

第四,可以了解职业信息。通过团体咨询活动激发小组成员的职业决策动机后,咨询员必须引导他们学习如何获取与职业有关的信息,如学习环境、专业性质、相关职业门类、工作性质与内容、应具备何种能力条件来协助组员建立合适的职业目标等等。因此,就业心理团体咨询具有突出的信息传播功能。

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利用团体咨询的方法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笔者认为应注重三个方面:(1)活动目标制定;(2)活动过程设计;(3)活动效果评估。

活动目标制定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是帮助择业期的学生依据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应的职业的一项工作,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发展。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所要达到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最初目标,即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主要解决求职过程中的技巧问题,使学生顺利转为职业人,避免毕业即失业;第二是中级目标,即为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的职业,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职前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和对职业世界的充分把握,使学生寻找到更加适合的职业;第三是高级目标,即培养大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主要解决学生职后长远的职业发展,“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是对这一目标的最好诠释。

活动过程设计无论何种类型的团体,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在就业心理团体咨询中也包括这三个部分。开始阶段是团体形成与接纳阶段,目的在于营造团体氛围,使小组产生凝聚力,帮助成员消除陌生感,能愉悦地与他人相处、交谈,同时使每个成员对团体的性质、目标、活动方式等有一个概括了解,并自觉维护团体纪律,建立团体成员信任感和一体感,可选择“相见欢”、“找朋友”等活动方式。在中间运作阶段,团体成员已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信任,开始探索并采取行动在团体互动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就业心理团体咨询的中间实施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基础,也是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的关键,对自己的信心来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我是谁”和“我想做什么”两方面,可分别应用“20个我”和“价值观拍卖”等技术帮助成员达到澄清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目的。其次是职业认识,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使团体成员发掘自身资源,认识职业世界,发现自己通向外界的渠道,活动的主题是帮助学生澄清“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活动中也可安排当今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知识性介绍,但不作为重点,主要采用“社会支持网”、“脑力激荡”等技术,使成员学习如何获得职业世界的信息和知识。再次是目标设置,协助团体成员在前几次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如何制定目标与进行职业规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目标设置中出现问题的关键,也是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达到你的目标”活动,可使成员明白“跳一跳能摘到苹果”是最有吸引力的,目标设置过高会产生焦虑,而过低则不易行动并获得满足感。最后是行为训练,主要是择业技巧培养,目的在于使团体成员亲身体验行动的过程,通过自己制作简历和参加模拟招聘活动,增强内心体验和处理求职或其他职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结束阶段是整个团体活动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帮助团体成员进行活动总结,成员展望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活动效果评估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是咨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评定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对就业心理团体咨询而言,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估:一是过程评估。团体咨询评估工作应该是在整个团体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以了解成员在团体内的表现和团体特征,从而决定团体活动该终结还是该延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评估方法,改善团体活动过程。在方法上,可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二是结果评估。这是团体咨询结束时必须做的工作,要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对团体的感受及行为变化状况,以便于客观地评定咨询效果,可采用标准化测验和评估表法。三是追踪评估。指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三个月至两年时间内进行的评估,目的是了解团体咨询效果能否持续,是否对团体成员本人或社会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作用,同时也要观察团体成员是否有满意的发展,可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观察法等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8-23.

[2]高敏.浅析高职学生就业观中的德育教育[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77-81.

[3]李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分析[J].大众科技,2005,(9):137-138.

[4]章顺来.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9-80.

[5]马小辉.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62-63.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梁祝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团体咨询[J].广西大学学报,2003,25(6):101-105.

[8]黄丽春.大学生团体生涯咨询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4,(4):29-31.

[9]赵晓明.团体咨询在军校学员压力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5):26-3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