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周倩 2012-12-19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1]国内外众多语言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语言的形成和身体有着本质的联系,语言是人类独特的交流工具。人类的身体机能与语言认知直接指向外部的语言行为,从而使人类得以在相互交流和行动中生存和繁衍生息。而通过语言,人们将注意力指向人、物、事件及可能发生的行为,从而使我们置身于周围的现实世界之中。[2]由此可见,语言与身体以及外部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语言理解离不开具身认知的作用。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前运算阶段(2~7岁)被认为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儿童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成人水平的70%。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外语学习,学习效率较高。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其主要的认知活动还是需要依靠感觉运动来支撑,即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绝大部分程度上依赖于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获得的各种感觉运动经验。因此,运用具身认知的观点去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儿童英语课堂教育和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将具身认知的相关指导思想引入教学实践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具身认知观的基本内涵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美国著名语言认知学家Lakoff和哲学家Johnson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embodied philosophy的基础上所拓展而来的。他们提出的具身认知观包括三个基本思想: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3]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即是“心智是具身的”。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生理结构和感觉运动过程中的,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身体与环境无时不刻在相互作用着。 Thelen认为:“认知是具身的,就是说认知源于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4]依此观点,人类的认知活动是依赖于认知主体的各种经验,而这些经验来自具有独特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而与这些经验就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的其他方面等编织在一起的机体。 我国学者叶浩生在总结国外具身认知的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身认知的中心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过程的进程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5]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认知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的发生是基于“脑—身体—环境”这个系统的,身体是认知的基础,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的联系中所获得的外部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认知的发展取决于具身性的行为所提供的经验。 二、具身认知观与儿童语言习得 实际上,具身认知的观念要追溯到皮亚杰在认知发展心理学中所做出的相关研究。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暗含着认知的相互作用论,即认知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基础上的进化和历史的建构;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最初身体活动的内化。 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尽管已经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但其主要的活动还是需要靠感觉运动来支持。身体在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阶段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身体不仅仅联系着大脑的镜像神经细胞,而且还要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体验来指导语言在正式情境中的运用。 许多研究证明,2~3岁是人初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可以掌握新词。而到了3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了,且能够说出完整的简单句。3~4岁时,他们的言语开始由对话言语逐步过渡到集体独白言语的状态。5~7岁时,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谈才开始。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2~7岁)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前运算阶段大致相吻合。而儿童最初接触的简单语言和词汇主要是通过模仿而得以实现的,即在模仿发音中和对具体事物的指向中习得的。比如:我们教一个4岁的小孩学小汽车“car”的英文发音时,通常会手指着窗外奔跑的汽车说:你见到这个有四个轮子、会跑的东西,就要想到这是car[kɑ:]。在通过发音的模仿练习后,儿童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内化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具体事物指向,那么在下次见到汽车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调动在大脑中已有的语言符号储备,指着奔跑的汽车将单词说出。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手势语的指向,儿童去注意所指向的事物,通过嘴型的变动和声带的震动,儿童模拟出单词的发音。由此可见,具身认知观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2. 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应用。口语是儿童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传统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机械记忆,使得学生记忆起来十分吃力,提不起学习口语的兴趣。具身认知观认为同步的身体状态和行为促进认知共享的实现。[7]教师在设计口语教学的时候,应该利用儿童爱动爱参与的特点,通过教育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对话发生的不同游戏情境中进行体验,将儿童的各种身体感官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学习融入游戏,学习口语起来既不枯燥也不乏味。而身体在游戏活动的参与中会将英语口语知识的情境运用形象地植入儿童的右半球记忆库,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四、具身认知观对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作为21世纪广泛使用的国际用语,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考试已经成为小学升初中的必考考试科目,社会和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不管是在学校英语教学中还是在校外辅导机构中,教师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只重视儿童脖颈以上的学习,将儿童的大脑当成一个急需填满知识的容器。这种不尊重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和厌恶感,势必会对近一步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具身认知观所强调的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对当前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释放”学生的身体。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但具有运动的能力,而且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认知。身体与心灵的感受是相一致的,倘若身体受到了束缚,心灵也同样会感到压抑。因此,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多注重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性和动态性。在国外语言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令其舒适的姿态来听课,而在国内的语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严格禁锢学生的身体,让学生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学生的心智也会显得拘谨和疲倦。适当地鼓励身体在课堂中得到释放,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身体体验,可以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教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鼓励儿童模拟语言发生的情境。具身认知可以是离身的,即具身认知能使我们置身于非现实世界,通过心理模拟获得对描写非现实世界的语言的理解。[8]例如,教师在教授儿童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Three Little Pigs》的时候,应积极鼓励儿童在边听故事的同时,在头脑中模拟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者将头脑中想象的画面用笔画出来。而角色的扮演让语言情境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更有助于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句型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爱听故事,也爱练口语,同样也有助于调动他们运用“心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创设出能让儿童广泛参与进来的语言活动。身体的状态影响着大脑的认知神经机制,相对于缺乏身体与话语对象之间的联系,那些代表身体与对象之间高度联系性的话语更能让人理解。[9]口语是语言教学的本质,而与语言相关的身体行动能促进语言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广泛增设语言活动课程,创设有特色的语言小游戏,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进行相互交流,这样才能让身体在语言活动中进一步建构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五、总结 认知是“脑—身体—环境”相统一的认知系统,语言是身体参与认知活动,人类语言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关注有机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去理解认知,其解释力比较低,因为它不重视理解认知发展所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具身的,一是有机体必然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而依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前运算阶段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内化的过程。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广泛地被运用着,但是如何将具身认知观有效地运用于儿童英语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应该作为英语教育者所共同研究和广泛探讨的话题。本研究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前运算时期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及儿童英语课堂中具身认知观的体现,最后为具身认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较有实践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