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悟赏识教育在儿童英语中的应用
张振环 孟凡玲 2011-06-30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的重视,二十一世纪英语的发展已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在儿童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寓教于乐,创建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当代教育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赏识;儿童;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的重视,二十一世纪英语的发展已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作为启蒙教育的基石,儿童英语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儿童由于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习得经验,感悟成功。在儿童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顺应儿童的这种成长规律,寓教于乐,创建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儿童英语教学中不争的真理。笔者从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逐渐总结了若干经验,愿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涌动
赏识教育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赏识教育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根据赏识教育理论,教师应带着一颗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田,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和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儿童真正感受到置身于爱的环境中,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
儿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格上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但作为小学教师来说,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是他们的天职,应当视每个孩子为自己的亲生骨肉,努力挖掘孩子们各自的闪光点。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无论是语言的抑或是非语言的,教师的仪表服饰,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无一不在有意无意中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基石,对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随着改革开放观念的不断深入,新型教育教学规律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小学教育中某些传统意识、方法及目标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因此我们提倡动态的、开放的、民主的和全面的新型教学观,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受教育者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不断向智力和能力的极限挑战。
在美国,大人跟孩子谈话总是蹲下来脸对脸地交谈,聚精会神的眼神中饱含着尊重和信任,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而且,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利与弊,但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于孩子。美国人会为孩子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对孩子的期望值远不如我们中国的家长高。但无论结果如何,美国的家长们总是给予自己的孩子足够的认可和赞许,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活泼开朗、充满自信、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不言而喻, 成功的教育总是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茁壮成长。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真诚地去欣赏孩子,赏识教育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赏识教育是心态的回归
笔者曾对86名学生就“是否因为喜欢某老师继而喜欢学习该课”进行过问卷调查,肯定的答案占80%,由于敬佩老师的人格和学识而深爱某老师所教学科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友好的目光、真诚的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无疑是“移情效应”的具体表现。
笔者曾有一次这样的亲身体验,当我走进教室里,看见学生们都慌忙地收着什么,本来一个个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瞬间被严肃所替代,我从弥漫着香味的空气中似乎嗅出点什么,亲切地问道:“Why are you so happy today?”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It’s Tianli’s birthday today.”这时,同学们把目光全都集中到我这儿,似乎要看看我如何收场,这时,我一团的和气,微笑着对田莉表达了我对她的美好祝福,接着巧妙地将随后的关于“生日”的话题提到这一天,于是全班共同为那位学生过了一个极其特殊而又有意义的生日。这堂特殊的英语课大大拉近了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从此以后他们总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不时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还亲切地称我是他们的“知心姐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奇妙的作用,有效的感情投入,自然会使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以后的“我要学”。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赏识。赏识教育会使好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心态的回归还给孩子,无疑是赏识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
三、赏识教育是成就的体验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北风凛冽的冬夜,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他先是乞求富人容许他进屋暖和暖和,进而提出要喝点主人家剩下的面汤,接着穷人又要了些剩余的肉末和菜叶,最后穷人美美地喝了一碗肉汤。
试想一下,穷人一开始便向富人开口:“可怜可怜吧!请给我一碗肉汤吧。”会是什么结果呢?
个人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他想不想成功,如果有了这种信念,就可能变成一种动力,激发他实现理想的目标。而且,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挥得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看来,要想成功,除了信念外,还需要方法得当。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可算是个棘手的环节。
很多孩子在未接触音标甚至还未入门的前提下,背诵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总结出词汇识记的“三边”和“三动”原则,即边读、边写、边记,动口、动笔、动脑同时进行。例如family这一单词对孩子们来说或许比较陌生,我们不妨将它分解成f-father,a-and,m-mother,i-I,l-love,y-you,这样英语单词不是很容易就能记住了吗?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因此,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时,也可以将其游戏化,即将单词分割,变成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模块,让学生将正确的字母填入其中,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就能将枯燥的英语单词铭刻于心,同时孩子们的成就感不断提升,在自我激励中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赏识教育是技巧的整合
1、赏识的艺术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巧妙的教学艺术。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充分的信任,会使你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充满人格的魅力,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赏识的艺术性往往是惊人的。在儿童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来自教师和成人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帮助树立的,如孩子考了满分老师在全班加以鼓励赞赏,这样孩子会好上加好。相反,一个被其他老师视为无可救药的孩子,你不妨委以重任,意想不到的奇迹会令你动容。
2、赏识的规律性
讲台犹如舞台,教育者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丰富的学识,巧妙的教法和饱满的情感塑造着人类灵魂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研究教育教学心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所以,在英语课堂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使学生们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地得到发展,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才。
3、赏识的目的性
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英语学习欲望,使学生们想学、乐学、善学,并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正是英语语言的学习目的。在学习table manners时,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食物和一些必备餐具,在学习餐桌礼仪的同时,孩子们完全融入了就餐的环境中,一边享受可口的美味,一边学会了有关餐饮的英语表达法。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英语教学方式,哪个孩子会拒绝呢?再譬如涉及“运动”的话题时,就可将孩子带到户外,亲身感受walk, run, jump, fly的动作,在“阳光课堂”的照耀下,使孩子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又育人,努力在教材教法和教学内容上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涉及到旅游的话题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参与,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然后再更换角色,孩子们不仅从中感知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熟练地掌握了一些难度适中的旅游方面的英文用语,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深化了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对祖国山水的热爱。这一课作为公开课讲授后,宣传部给予了“爱国主义的极好教材”的高度评价。
这种身临其境的英语教学艺术形式其目的不仅局限于角色本身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出有限的课堂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和乐趣,其价值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特殊境界,更是寓教于乐原则和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4、赏识的创新性
我也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正饶有兴趣地带领学生讨论窦娥替婆婆赴法场时的心理活动,当时包括教师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被窦娥的“善良”所感动,就在这位教师滔滔不绝地颂扬着窦娥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时候,一个学生自信地举起了手,提出了令老师倍感惊讶的问题:“我认为窦娥是个法盲,我们应当像窦娥那样善良呢?还是应该像秋菊那样坚持讨个‘说法’呢?”
这一提问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尤其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无疑这应当被视为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一种挑战。也正因为有了上述赏识鲜花的竞相开放,才有了后来的“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创新教育成果。
五、结论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的素质教育。将理解,信任,尊重,激励,宽容用于儿童英语课堂教学中,让所有的生命都在健康阳光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在赏识的氛围里共同进步,这才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真正达到了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2]宫立都.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出发看外语教学的综合效应[J].外语界,1988,(1).
[3]L.G.亚历山大:语言教学法十讲[Z].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3.
[4](英)赫奇.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J].外研社,2002.
[5](英)维斯,(英)皮尔斯.英语教学成功之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