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李锦峰  2021-12-15

摘要:语文教学中每一种类型的文章都应有相对应的引导和教授方式,而不是统一式的灌溉。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来看,关键要使学生增长知识,也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而不只是应付考试。因此教学中的语言也要因文章而异,用不同形式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文章产生兴趣,才能让大脑灵活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的语言艺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知识和信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语言,侧面反映了教师的语言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语言设计,更应关注学生的群体与个别特征,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为目标,充分利用教具,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优势。本文主要以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文章为案例,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趣味性的引导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诙谐幽默还是欢快轻松,这类积极向上的语言都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正面的暗示。此类语言具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创设快乐轻松、适宜探究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主导作用,用趣味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环境。但趣味有度,教师必须在掌握课堂管理的前提下给予学生自由,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放任其随意交流、甚至玩笑打闹。小学生群体较为活泼,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地位十分关键。趣味的引导过程可以是小游戏,但教师应提前制定并说明规则,保证课堂秩序。

结合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讲解《王二小》这篇课文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儿郎放牛的动画,阅读前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集中注意力。一小段动画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点到为止,教师的讲解也应顺应气氛,增加故事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朗读不能过于呆板,应该代入情绪,扮演人物角色,并对重点难点重复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科学性的教授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但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语言能力也应得到合理的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和语体色彩,不使用错误的引导语言,积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语言知识。此外,教师自身对不同文章结构、主旨的理解也不能出现偏误。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文中,应当引导学生探究“壮士”的内涵,明确实践发生时间、背景和地点,传达五位英雄为国捐躯的壮烈感情,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主义心理、培养学生爱祖国,而不能没有头绪地理解为“一座山上五个人惨烈牺牲的故事”。

三、情感性的朗读文章

教师在跟学生沟通时,应该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才能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文章主题。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中有一段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哗!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哧”、“呀”、“唉”等语气词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变化,教师朗读时不能忽略每一种语气,要尽量营造出真实的事件环境。还有“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一段中,小女孩的感情悲切而激动,教师朗读时也应有音色的变化和音量的起伏。

这样一来,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仿佛置身文章中,化身为小女孩,时而感到严肃,时而感到悲伤,最终领悟文章的主题,加深对语言知识、文章结构的印象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成为情感的传达者,担任了学生学习的向导,无论是基础的语言知识还是文章内容,都能使学生充分地投入其中。

四、启发性的拓展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属于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即教学语言应当富有启发与循循善诱。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春晓》这一首古诗时,先提问“每个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什么事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继而发出对诗歌本身内容的提问“本诗中有那些事物象征着春天”、“古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循序渐进,层层铺垫,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获得答案,最后总结古诗主题、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的理解。

五、结语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也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语言艺术的设计则应围绕着趣味、科学、情感和启发这四个特点,以确保语文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特殊性、小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归纳出普遍性。继而针对地进行课堂教学,及时总结分析课堂经验,发现课堂上语言使用的不足之处,争取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有新意,循序渐进。

同时,语言能传达的还有非语言以及语言之外的内容,即对学生性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整体的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要熟练地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对学生耐心引导、细心启发,让学生对语文、语言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课外也应谨记自己的身份,以优雅得体的语言与学生平等交流,关爱每一位学生。课内外的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内外语言使用上保持一致,才能使学生的对学习产生信服力,长久地从教师身上学习语言与语文知识。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占据十分关键的地位,其作用不容忽视,而教师也需要丰富的课堂经验,才能做到对高水平语言艺术的完全把握。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93.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J].淄博师专学报 ,2011,(02):11-1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