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

马晓亮 赵雪照  2020-11-0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作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一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测量仪”,也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参照系”和“助推器” 。本研究试图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本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为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工作与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次调查研究立足同一平台开展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工作,实现了调查与分析的无缝对接,提升了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一)调查对象及问卷设置

本文以问卷星为研究平台,对2019年山西能源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41个问题,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设置10道题目,主要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观感受;第二部分设置15道题目。主要调查学生的思想 政治理论知识获得情况;第三部分设置15道题目,主要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及道德品质获得情况;第四部分设置一道简答题,主要搜集学生对改进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建议。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网络问卷发送形式,收回有效问卷4387份,超过全校学生总数 的60%。

(二)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客观题主要利用问卷星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整体统计、分类统计、交叉统计。主观题一是利用问卷星进行词汇频率分析,掌握整体情况;二是人工进行分类统计,对学生建议的视角及倾向进行分析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基本认知、直观感受和意见建议,才能抓住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和态度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接受众,学生的基本态度、课堂表现及直观感受是教学现状的直接反映,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态度针对“高校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政课”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持肯定态度,94.37%认为有必 要,1.37%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本文将“非常有必要”选项与其他条件进行交叉统计,结果显示,选择“非常有必要”选项的学生中,男生(60.51%)比例高于女生(51.03%);理工科专业学生(58.85%)比例高于文科专业学生(51.63%);专升本学生比例最高(61.44%),其次本科学生比例(59.35%),专科学生比例较低(49.21%);党员比例最高(79.12%),其次是团员比例(56.40%),群众比例较低(50.82%)。可见,学生性别、学科背景、学习层级及政治面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有较大影响。2.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和具体表现,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70.69%),部分学生被老师授课所吸引(5.4%),这两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听讲,认真做笔记;部分学生为了修得学分(18.21%),少部分学生则是为了 避免处罚(3.12%),这两部分学生学习较为消极和被动,走神、玩手机、看闲书、打瞌睡成为常态。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观感受针对“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总体印象”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3.76%学生认为非常满意,43.63%认为满意,共占77.39%,18.28%认为一般,3.19%认为不满意,1.14%认为非常不满意。针对“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您成长成才”问题,调查数据显示,41.33%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0.42%认为有帮助,共占91.75%,7.32%认为帮助不大,0.93%则认为完成没有帮助。可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 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自己有帮助(91.75%)。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从思政课教学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习得的满足感、情感体验的共鸣感、坚定理想信念的充实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成就感。”本次研究,结合教育理论中的“三阶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对学生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获得感情况展开调查。1.理论知识获得情况针对“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从分析情况来看,掌握情况与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呈正分布,而且具有两极分化趋势。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增长也相对较快,学习态度较差同学随着年级增长,知 识获得越差,有的几乎无法正常毕业。按年级分布,从2019级到2016级,选择“非常多”选项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分别是62.40%、62.96%、66.56%、74.75%,反映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通过持续学习对知识掌握形成良性循环;选择“比较多”选项的学生比例呈下降 趋势,分别是35.86%、33.97%、30.28%、23.27%,变化幅度略大于“非常多”数据变化幅度,显示出学习积极性转变呈现上升和下降并存的效应,在“收获一般”选项中也有同样反映;选择“没有收获”选项学生比例数据虽然较小,但随着年级增高,有一个上升趋势,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关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等时事政治类知识,学生获得感较强,表明学院集中开设的“开学第一课”“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良好,对提升学生政治素养,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2.能力获得情况 在能力获得维度,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您适应大学生活的作用”这一问题,43.44%学生认为很有帮助,47.77%学生认为比较帮助,两项合计91.21%,总体效果较好。按年级统计,又有一定变化,选择“非常有帮助”选项的学生随着年级增高比例逐渐扩大,从2019级 到2016级分别是40.38%、44.02%、45.20%、55.45%。针对“利用道德法律思维考虑问题”“维护宿舍团结”“抵抗挫折”问题,也呈现出大体一致的趋势,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情感价值观获 得情况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问题,49.97%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45.29%认为比较有帮助,3.82%认为一般,0.93%认为没有帮助;针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49.54%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45.56%认为比较有帮助,4.07%认为一般,0.84%认为没有帮助。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当然,对于小部分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教育者不但不应该忽视,反而应该深入调查,有针对地进行辅导,引导他们融入主流价值场域,思想上感受进步,生活上感受关怀,提高社会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三)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及意向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和受众,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态度及其意向不但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效果。1.高频词汇分析本文通过对学生建议中出现的关键词汇进行摘录并排序,筛选出频次位列前100位的词汇,然后去除无实际意义的词汇,最终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25个词汇进行深度分析(如图1)。出现频次位于前5的词汇分别是“学生”“思想”“教师”“互动”“教学”,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链,尤其是“学生”一词高居榜首,表明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和诉求表 达愿望强烈。对以上25个词汇进行深入考察,发现涉及教学参与者的词汇有3个,分别是“学生”“教师”“师生”;涉及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有6个,分别是“思想”“生活”“社会”“视频”“例子”“价值观”;涉及课堂教学形式及建设的有9个,分别是“互动”“教学”“教学质量”“形式”“宣传”“管理”“建设”“交流”“讲解”;涉及教学氛围的有7个,分别是“生动”“兴趣”“努力”“有趣”“活跃”“积极性”“气氛”。2.学生对“教学改革”态度及意向分析从调查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态度是积极且明确的,并且通过问卷传递出强烈的改革意向。一是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需求和期待。二是要求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是要求重视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四是要求重视课堂氛围和文化的培育。

四、结论与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两性一度”、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切实提 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办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一)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回应学生的需求与期待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评价,教育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依据学生不同需求与期待,进行有针对的引导。积极主动探究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既能满足积极主动学 生的学习需求,又要激发消极被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让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悟、事有所成。

(二)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两性一度”思政金课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培养自己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高质量地输出与学生高质量地输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金课具有“两性一度”的特征,即高阶性、创新性、挑 战度,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实现“高阶性”,就是要打破单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将思想理论学习、思维能力塑造、情感价值培育有机结合,提升课程的整体育人效力,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更要引导学生“改变世界”。实现“创新 性”,要求推进用学术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教师要将理论的历史渊源、实践基础、学理支撑讲清楚,并就学术研究中的难点疑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提升“挑战度”,是指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适 当提升课程难度,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现探索学习的乐趣,真正体验古代知识分子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心理感受。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重要因素,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立德树人”的课程特点决定的,因此如何构建及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成为教育者整个教学生涯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一是用真情投入搭建交流桥梁。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好的润 滑油和黏合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赢得学生喜欢和信服,就要对学生投入真情实感,“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实现寓情于理,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二是构建师生共同话题场域。共同的话题是促成有效的沟通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经常变化的教育对象,就要保持“革命者永远是年轻”的精神状态,能够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点,只有与学生“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才能与学生走到一起、想到一起 、学到一起,形成师生共同体意识,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调查报告显示,学生渴望改变目前课堂状态,构建“生动”“活跃”“积极”“有趣”的课堂氛围,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之一。一是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融入社会热点、生活事件、人生感悟等,促使理 论鲜活起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彼此距离;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主题讨论、班级辩论赛、学生讲思政课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教学,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师“教”向学生“学”的有效转化。二是注重对现有教学技术的应用,推动教学模式转型 升级。当前教育界反响较好的“翻转课堂”“智慧课堂”“交互课堂”等都可以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来,推动教学模式转型。当然教师要避免沉溺于对技术的追求,要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及时融入课堂,进行深入学习。三 是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实践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媒体,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场所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统筹 建设,协同推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