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新探
徐国成 2009-08-18
【关键词】 中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中医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标志,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整合为基础,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的。
1 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1 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医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个体知识的融合、能力的整合、素质的综合,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德智体于一身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胜任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多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2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一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纯治疗型模式将转变为预防、治疗、保健为主的新模式。[1]为此,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来适应这种转变的需要。二是中医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需要。但中医药具有浓厚的传统特点,它需要富有时代特征和现代科学品位,使之走向现代化、国际化。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有赖于大批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完成。三是现代中医药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封闭性、重复性、记忆性、权威性。很明显,它和未来教育的开放型、创新型、思辩型与科学性、民主性的理念相违背。现代中医人虽然有发展理论的愿望,但仍是长于继承,短于创新,不能因材施教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中医药学本身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3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一是方向性原则。高等中医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医药学创新人才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二是科学性原则。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严格考察与分析社会发展水平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影响,医疗保健和服务模式的期望,要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等因素,从而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终身性原则医学教育的终身性尤其明显。为此,在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强调培养自学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2 中医药创新人才的质量标准
2.1 中医药创新人才的特征
一是继承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保持探索中医奥秘的浓厚兴趣。[2]二是熟练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医学知识以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知识。三是创新实践能力强。创新实践是创新人才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3],因为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实践对各个领域新人才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4]。
2.2 中医药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
一是普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二是医学专业知识包括现代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知识。三是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等。
2.3 中医学专业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
一是科学研究能力;二是自学的能力;三是综合能力[56]
【参考文献】 [1]王祥,李政平.认识医学模式的转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2):68. [2]李英武.实施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J].东疆学刊,2007,(1):45. [3]龙永红.论知识经济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2):106. [4]黎志华.创新人才素质特征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43. [5]徐国成.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之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4(1):113114. [6]周立,李磊,徐国成.论构建适应中医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