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下)

三、团体诉讼在20世纪的发展Ⅱ:通过《一般商业条款法》的发展 (一)一般商业条款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法律问题 所谓一般商业条款,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针对不确定买家事先拟定并且反复使用的合同条款。就其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而言,一般商业条款的出现不妨看做是市场经济“理性化”的结果之一。[1]伴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一对一”的偶然性交易被“一对多”的多次、反复交易取代,严格意义上的“消费者”概念产生。在这种新的交易模式中,一般商业条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因为它不再需要与每一个客户商定合同条款;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由于通常并不掌握有关机器生产的技术、程序和标准的知识,与厂家单独议价既超出了一般消费者的能力所及,亦非其兴趣所在。 问题是,一般商业条款由企业单方制定,企业在制定这些条款的过程中,自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安排相关权利、义务关系。而作为合同相对方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首先,面对企业提供的格式合同,消费者只有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的自由,[2]而没有就具体条款发表意见的自由。其次,由于机器生产的高度

2010-12-27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上)

在各国关于“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讨论中,团体诉讼经常作为一种制度样本而被屡屡提起。不过,对于欧陆之外的法学家而言,真正理解这一制度却并不容易。单单关注法条显然不够,德国学者关于现行法的法解释学和法政策学论著,也不能提供直接的帮助。对于缺乏必要背景知识的“他者”而言,这类著作总给人雾里看花、隔靴搔痒的印象。为了冲破隔阂,获得关于一种外国制度的“整体的理解”,一个很直接、也很直观的方法是历史考察。一旦厘清了一种制度的来龙去脉,我们就有可能理解这种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这种功能的方式,进而评价这种制度在比较法上的意义。 在德国法上,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UWG)最先规定了团体诉讼。1976年,《一般商业条款法》(AGBG)颁布,由此团体诉讼获得了另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2001年,《一般商业条款法》废除,其程序性规定由新颁布的《不作为之诉法》(UKLaG)取代。此外,在《反限制竞争法》(GWB)、《商标法》(MarkenG)、《电信法》(TKG)、《医院收费法》(KHEntgG)中,也有关于团体诉讼的规定。不过,这些规定多数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不作为之诉法》的

2010-12-27

德国购物中心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1964年,两个月内德国接连有两家购物中心开张。这也是德国最早的购物中心。一家是法兰克福附近的Main-Taunus-Zentrum;另一家是波鸿市的Main and Ruhrpark。两家购物中心的运作都是国际化的:Main-Taunus-Zentrum的开发商是加拿大的Larry Shewsky,而美国的Edward Roberts公司开发了Ruhrpark。后来,两个购物中心的所有权都曾几度易手,经营一直很成功。Ruhrpark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可租面积约10.9万平方米(109万平方英尺),84个商铺,6500个免费停车位。每年接待人数有1500多万。目前该中心的管理者是总部设在杜塞尔多夫的ICM Immobilienverwaltungs und Centermanagement GmbH公司。Main-Taunus-Zentrum最近刚重新装修和扩建好,吸引了几个新成员的加入,其中有一个多厅电影院。这个购物中心依然以露天为主,商铺面积6.9万平方米(69万平方英尺),80个店面,目前由汉堡市的ECE Projektmanagem

2003-09-08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

德国历史学派形成于十九世纪初期,兴起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在德国流行了近半个多世纪。它的风格迥异于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第一个反对者。十九世纪末,经过著名的德奥方法论之争以后,德国历史学派归于沉寂(但并没有消亡)。纵观德国历史学派的兴起、鼎盛和衰亡过程,有一个现象颇引人注目,那就是在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衰落时,历史学派兴起;而当主流经济学重新崛起时,历史学派却衰落了。历史学派兴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它的兴衰以及这一过程本身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历史学派反对与抨击经济学的主要法宝。这一思想在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亚当·米勒和李斯特那儿就已经萌芽,经过罗雪尔的发展,到施穆勒的达到顶峰。所谓历史主义,它强调以一种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认为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并且每个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及形成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在于每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精神,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民族的经济规律。因此,只存在以个别

2006-04-30

略论战后初期西占区德国民族的历史反思

二战后,德国民族面对的是一个彻底战败的、被占领的国家,接受的是纳粹政权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累累暴行,承受的是精神空虚、麻木和物质巨大损失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民族都在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省。他们积极地探讨罪责问题,虔诚地为德国的罪行进行忏悔,呼唤道德的重生。大力宣传政治民主思想,反思德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战后初期西占区德国民族的深刻反思,为促使联邦德国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和树立正确二战史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为60年代以后西德的进一步深层次的反思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如果说有过一个国家曾大声疾呼清算过去,重新开始,那就是1945年的德国,面对纳粹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许多德国人都表达了深深的忏悔之情。在战后最初的几年里,德国的罪责问题是一个最尖锐的道德问题。战争不仅给德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整个世界蒙受了无法形容的苦难,尤其是犹太人的遭遇,更是震惊了德国人民。盟国为强调全体德国人都应对纳粹暴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集中营的惨状进行了展览,强迫德国人参观

2008-08-06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 德国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一个培育了歌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众多文坛巨匠和思想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再挑起世界大战、为祸人类。这完全是由战前德国的精神世界与国家政治现实相脱节所致。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受摧残和涂炭;当这个国家濒临衰亡之际,其思想精神又总是大放光芒,并数度引领本民族爬出灾难的深渊。换言之,因为德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德国知识分子又较之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更能深刻地剖析本民族的劣根性和冷静而审慎地反思本民族的心路历程及国家的行进轨迹,因此这个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睿智

200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