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学


怎样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

【摘要】目的 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是必不可少。如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反思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及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怎样发挥其优势,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关键词】组织胚胎学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素质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迅猛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等是传统的基本要素,而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要素。作为教师其专业素质除了要体现在自身知识能力方面,更要在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等方面具体呈现。1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许多理念、观点和方法在不断的更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是教育对象年轻化。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成长的90后,他们熟悉各种信息媒体,喜欢上网去获取知识,如此前卫且新潮的新生代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模式是排斥和拒绝的;第二,高职学校合并后,多个校区的现状,导

2012-04-11

关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时代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是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与实践很强的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肩负重要任务。1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它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1]。我们可以按照创新的相对意义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把创新思维划分为两类:“创新”(严格意义、社会意义)与“再发现”(广义、教育意义);“创新”是指相对于人类认识史而言第一次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的思维活动。“再发现”是指相对于思维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著名的荷兰教育家弗洛登塔尔(FREUDENTHAL)就是用这个概念——Rei

2012-04-01

关于“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胚胎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 以四年制临床医学及护理学成人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引导-探索-发现”模式进行《组织胚胎学》教学。结果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引导-探索-发现”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时调整。 【关键词】 教学 组织胚胎学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HET). MethodsTargeting at four-year-schooling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nursing, the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G-E-D) mode was tried in HET.ResultsThe use of G-E-D mode increased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2012-03-30

试析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组织胚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实验教学是组织胚胎学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介绍了组织胚胎学部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1 改革背景组织胚胎学是从微观上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它是医学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极强,教师在上课时借助挂图幻灯等教具和相应的实验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验有效地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助于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仅要求学生会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着重于生物绘图。很多学生根本不认真仔细地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而是将显微镜置于一边,将精力集中于绘图。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不高。近几年来我们对实验课程体系作了一定调整,对教学方法作了一定改进,并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体系,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2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该门课程内容的特点、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条件,为学生当中形成观察切片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积

2011-08-19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 形态学;组织学;教学方法组织胚胎学是一门显微形态学科,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学科之一,它是生理学、病理学及妇产科学等学科的基础。该学科传统讲授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验室显微镜观察。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目标教学方法的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型”逐渐转变成“创造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扎实的知识以及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摸索出如下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去学,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1 强调绘图技能,以图识记对于形态的描述最有效、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就是绘图。培养学生实验课绘图技能的重要性在于:能让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组织切片,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掌握最基本的科学实验记录方法;为其它相关学科的实验课奠定一定的基础;图形对文字来说更易于记忆,学生

2011-04-04

胚胎学简史及藏医对胚胎学的贡献

藏医藏药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就已认识到动物、植物及矿物的某些部分有着解除病痛的作用,认识到“有毒就有药”。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对人体有了研究。大约在公元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胚胎有所认识,并开始阐述人体的胚胎发育。著名的藏医学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的藏医最著名的古代医学经典《四部医典》就有了对胚胎的论述。书中指出胎儿之所以能发育成熟,全靠母亲的营养物通过脐带供养胎儿的结果。书中写道:“用比喻来说,母亲、脐带与胎儿的关系就如水塘、水渠与庄稼的关系。母亲好比水塘,脐带好比水渠,胎儿好比庄稼,水塘的水通过水渠,滋润着庄稼,使之发育成长。”这个1100多年前的比喻,今天看来仍然十分恰当。公元1258年,由雅吉乌金林巴从山南雅隆西扎(今山南地区乃东县)发现的《罗班嘎汤》(佛徒遗教)一书第34章中记载:“胚胎首先要经历鱼期,其次要经历龟期和猪期。”从这本书中记载的藏王赤松德赞和翻译家别如扎那著名学者的事迹来看,有人认为该书可能成书于公元

2006-05-31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组织胚胎学;教学 随着显微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组织胚胎学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组织胚胎学内容多课时少、结构复杂抽象,难学难记的矛盾也日渐突出。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困难多效果差,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何适应学科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利用其优势,生动形象、全面准确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效果。1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1.1 信息量大、可视性强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和研究人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讲授的内容多为组织细胞的镜下结构。传统的理论教学手段多为黑板、挂图和模型,教学手段单一,直观性差。尤其是复杂、微细、抽象的内容不能形象地展示而使学生理解困难,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大量清晰度高、分辨率强的图片和动画,使教学内容形象丰富,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下载大量教科书

2007-06-27

浅论高职医学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组织胚胎学 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为了在组织胚胎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调整;注重学生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尝试多种教学法;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组织胚胎学是各医学院校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其研究内容是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相关功能及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医学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实验教学,为其他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高职医学护理专业在组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谈一些体会。 1 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高职医学护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结合这一培养目标,在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所授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1.1 对不同的内容分别精讲、略讲 组织胚胎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部分,组织学主要介绍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与相关功能,胚胎学则介绍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规律。在这两部分的对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