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巴玉峰  2013-01-09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现状分析改革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目前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等方面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提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新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 传统体育教育实行的是单纯传授体育技能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大学生是否通过体育课真正感受体育、参与体育、形成体育习惯、将体育活动纳入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完全忽视。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在认真总结近1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在2002年连续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文件,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文件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不够深入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观念;以活跃体育气氛和增强学生练习兴趣为主的快乐体育教育观念;以运动习惯养成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等变革。然而,这一系列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都突出强调了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多地关注了运动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赋予的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无论在学历层次还是知识结构上,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几乎都是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培养和成长起来的,大都是技术型、训练型的,一专而不多能,知识不够全面,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工作随意性较大,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科学知识学习重视不够,缺乏与体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体育教育的考核评价模式过于死板 传统的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是以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的得分标准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结果。单纯用量化指标作为考核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划分优劣的依据,把考核作为威慑学生的法宝,无视考核的检验与促进功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少 自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等都没有太大的改善和提高,面对学生人数逐年猛增的形势,本已不堪重负的高校体育教学形势更加严峻,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