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我国电信产业SWOT分析

马玉超 马力  2009-10-14

我国目前的电信业可以简单地分为电信制造业和电信运营业。电信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两部分。前者提供给运营商,如光导纤维、光纤电缆、光有源设备和无源设备、微波通信基站等;后者提供给消费者,如电话、手机、寻呼机、数据终端等。电信运营业主要包括固定通信网业务、移动通信网业务和其他新业务。固定通信网业务主要指市内电话、国内国际长途电报和电传等;移动通信网业务主要指无线传呼蜂窝式移动电话、公共无绳和集群电话、卫星移动通信等。

一、我国电信产业的特点

1需求的网络规模效益。电信领域中有个迈特卡尔夫定律,即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它揭示了电信发展的关键在于普及。现行网络的参加者越多,信息交流的范围越大,从而收益也越大。这种需求的规模效益,与通常从供给角度理解的规模效益含义不同。

2互联互通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新进入者的网必须和已有网联通才能生存,而且是因为通信网具有部分公共资本的特点,互联互通式通信网络的外部性显著。没有网络的互联就没有电信业的竞争是世界电信界所公认的事实,在所有电信业管制工作中,最棘手的就是网络间的互联。要确保电信市场开放、竞争,取得预期的成果,就必须完善相应的网间互联规则。

3信息不对称。一是随着技术进步和业务多样化,政府和消费者日益难以掌握电信业的真实成本,政府监管作用有限;二是电信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能掌握客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经营战略,双方讨论互联互通价格时,前者有显著的信息优势。

4政府的不对称管制。主要指对有控制性网络的已有电信企业比对新进入的电信企业实行更严格的管制,使后者在一段时间内能较快发展。实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有利于前者的信息不对称。已有网络是后者进入的重大障碍,而前者的优势一般是在政府垄断或特许垄断的情况下形成的。电信管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公平竞争。在刚刚打破垄断的电信市场中,由于竞争各方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新兴的竞争性企业很容易遇到传统的主导型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历史上,美国AT&T就曾以专利诉讼、拖延甚至拒绝互联为武器,盗取并巩固了自身的垄断地位。因此,需要管制者建立一系列的管制规划,对不正当行为进行有效管制,以防止具有市场支配力量的企业滥用其优势,将新兴企业排挤出市场,或损害其成长,并因此损害公众利益。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政府管制机构必须使用不对称的管制来确保建立新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我国电信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网络优势。我国已建成“八纵八横”格状光缆网,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绝大多数城市,光缆已铺到绝大多数乡镇,所有的县都开通了程控交换机,局域电话程控化的比重高达99.7%,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高达98.5%,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超过美国和一些电信较发达的国家。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微波为辅的技术先进的基础传输网已建成。

2品牌优势。在南北分拆以前,中国电信就一直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电信公司。即使在分拆以后,中国电信这一品牌仍然在中国和世界享有很高的品牌认知度。中国联通也在推出CDMA后进一步强化了其品牌。这些传统的电信企业已深入人心。

3客户资源优势。保守地估算,如果未来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0%,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0%,按总人口15亿计算,仅城市就需要2亿门电话,市场容量前景乐观。再者,由于电信业在放开管制前属垄断性行业,所以中国传统电信公司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在收益最高、竞争最激烈的企业用户方面,这为中国传统电信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业务收入年增长率高。电信业务收入(或者说电信消费支出)增长很快,已成为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项目。据统计,到2002年9月底,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达36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2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二)劣势

1体制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电信企业仍然沿袭政企合一时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面向计划经济的职能化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已经与快速发展的、面向竞争的电信市场不适应,并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电信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

2社会负担沉重及巨大的冗余人员。这是国有企业的通病。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现有34万员工,却需要养19万退休人员,包袱太重。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内部产生了大量低素质的冗余人员,亟待培训和提高。

3人才队伍。长期以来,我国电信行业是按行政管理方式组织建设人才队伍,致使人才队伍的结构、层次、数量以及分布与市场化运作还有较大差距。虽然各企业近几年越来越重视人才,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队伍建设,但还未从根本上改善。高学历人才紧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基层员工学历低,素质差,高层次人才外流等现象日益突出。

4电信运营企业还没有把市场营销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过分夸张的广告宣传和淡漠的品牌意识,流于形式的促销活动,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的推销人员,重销售轻服务,重短期利益而对市场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等,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反映出企业忽视长期发展战略,不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市场机会

1场容量进一步加大。从固定电话看,中国电信平均主线普及率只有15%主线收入、赢利水平和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增长非常快,但全国普及率仍只有10%。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人民收入,导致社会人员流动增加,这必然会拉动国民的通信需求,增强其通信产品消费能力,市场容量将不断增大。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说,一直到2005息产业预计仍将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的规模容量将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进入世界前列。 2进中国电信企业的改革步伐。入世后国外电信巨头将纷纷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带来新的管理机制、管理经验、技术开发手段和市场竞争规则,从而推动中国电信企业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大力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使其尽快与国际企业接轨。

3中国电信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电信企业正在逐步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经济中,成为整个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入世为中国电信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接收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四)环境威胁

1战时间仓促。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它们早在世贸组织成立之前就在相当程度上开放了各自的电信市场,逐步形成了有效竞争的电信市场机制。这些国家的电信企业经过多年的磨练,既适应了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又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而我国直到1994础电信领域引入第一家与传统中国电信企业竞争的联通电信企业。中国联通自成立以来,也仅限于国内运作,其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方面受到较大的局限,与国外许多电信企业相比实力相差悬殊。同时,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在以往长期垄断经营的环境下,没有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下磨练过内功,缺乏竞争压力,经营效益和效率水平低。入世后,我国电信企业要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与国际上强大的对手竞争,强身健体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2国电信业对外资承诺的起点高。在《基础电信协议》中,加拿大支持今后两年内外国公司在加拿大国内卫星传输电话领域只能占46%日本虽然同意向外国公司自由开放,甚至允许外国电信公司成为100%但对于两家王牌企业NTT和KDD,则规定了其比例不得超过20%中美两国达成的协议来看,在加入世贸后,外商将有权在中国拥有所注资公司49%,两年后即可拥有50%。欧盟代表比美方的胃口更大,希望中国允许其以更大比例的股份在中国电信市场进行经营。由此可见,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程度,比当年《基础电信协议》中规定的外资进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程度还要大。因此,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我们只能在一个较高起点上同其他国家电信企业竞争。

3软件技术”悬殊较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电信业在“硬件技术”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从资本运营、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经验等“软件技术”方面来看,外国电信大企业的实力大大强于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而这种差距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4术竞争层次走高。电信业实质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更是全球信息产业高科技竞争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光电子技术以罕见的速度飞速发展,通信带宽资源极大丰富,为以34为代表的数据通讯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技术基础,并为传统电信业务的融合、核心业务的诞生提供了真正的动力。总体来看,目前国外电信巨头主要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

5.争特点的转变。入世后电信市场竞争将由局部竞争转向全面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由网络竞争转向核心能力竞争,由业务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谁能给用户提供整套的、一站购齐的业务,谁能给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差异化的服务,谁能在管理、创新、服务、技术、战略规划、机制等核心竞争能力方面保持优势,谁能在信誉、品牌上赢得用户,谁就能够在下一轮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主动。对于中国电信而言,长话业务、IP电话以及数据业务(包括数据接入网)是目前重点竞争的领域,而以本地网为主的基础电信领域在较长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竞争的深入,本地网的竞争也必将加剧,中国电信的基础业务市场份额也会有所下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