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初探

梅瑞芳  2010-06-10

3.2 教育者应淡泊名利 现如今,类似学术造假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些人为了功名利禄,进行论文造假、试验造假,致使学术腐败的现象日益严重。被韩国政府授予“韩国最高科学家”荣誉,被韩国民众捧为领导韩国科技未来的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因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俩篇论文成果均属造假,并骗取和侵吞的经费达28亿韩元之多,结果以其在干细胞研究中犯有欺诈罪、侵吞财产罪等罪名被起诉。浙江大学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事件影响恶劣,这不仅损害了科技工作者的声誉,更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信誉。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丧失了做学问的本性,也违背了科研的道德。本想有所作为,流芳百世,结果是威严扫地,身败名裂。在老子眼里,人们应保持“水”的柔,“水”的谦让,“张弓”的松驰有度,要放眼未来,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他认为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不迷恋物质利益,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应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同时,告诫人们不要稍有成就便锋芒毕露,盛气凌人,而应在沉默中积累知识、积蓄力量,以真正的实力去“争”,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3.3 教育者应注重柔性管理 身处在一个处处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化的校园中,学生们会对这些很陌生甚至畏惧,他们身上背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学业的艰巨,就业的艰难,甚至还有无形之中情感的困惑,使他们迷茫、无奈,抗挫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会选择轻生。就2008年发生的几起大学生自杀事件看,这不仅仅是学生心理问题,更是学校和老师、家长们的责任。学生们需要理解,需要关心,需要信任,老师们温心的话语比起冷冰冰的规章制度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教育者应在遵循大学生身心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隐蔽性、渗透性的教育方法,改外力强制为循循诱导,摒弃空洞说教,引导学生们自省、自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218页)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添加一些柔性的因素,使组织灵活化、制度非刚性化、方法情感化、影响无形化、人际关系和谐化。 3.4 教育者应永恒进取 老子认为,为师者要正确认识自我。他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第149页)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能力,能克服自己的弱点才算是强者。俗语说“人无完人”,作为老师,更应时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可是现在有一些老师嘴上说自己学识肤浅,其实内心很顽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已做到最好,完全不听劝别人的建议,导致自身无法提高,怎谈为人师表。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教学信息、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学生,因此,教育者应时常反省自己,根据时代潮流,时刻关注前沿动态,吸取先进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心理变化。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如此,学生们才会信服,教育工作才能容易开展。 总之,在教育愈受关注的今天,老子的无为思想对当今教育仍然有很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培养祖国人才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道德的升华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挖掘无为思想中符合教育理念的精华仍有很重要的意义。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也应努力借鉴无为思想,使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