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的学习,美不胜收
李竹梅 2012-10-2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言凝练、含蓄,读来又朗朗上口,意境优美。深受我们现代人的喜爱。诵读积累古诗词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法适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美的诗词要“美教”,课堂就给师生以美的享受:
1. 情感美和图画美:教师范读或利用光盘、多媒体。
感情充沛、有抑扬顿挫的范读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如果有这方面的特长,可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能激起学生很大的积极性,感情被调动起来,就是诗词教学成功的一半了。有时,播放光盘,特别是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我在执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典型的豪放派词作时,让学生观看课件是flash动画的,特别是“沙场秋点兵”处,画面也惊心动魄,战鼓声扣人心扉,朗诵又豪迈雄壮,学生都沉浸在当时的激情中,情绪高涨,跟着大声朗诵“沙场秋点兵”,紧接着,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词人无限的无奈、壮志难酬的悲愤,通过声音画面传达了出来,学生情绪也低落下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以至于这首词都学过好几天了,学生课下还在满怀激情的背诵。再如,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王菲演唱的带动画的这首《千里共婵娟》,画面充满了古典美,歌声又美,学生非常喜欢,要求再看,很快也学会了这首歌,自然,背诵下来这首词,就成了很容易的事。听读、观看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古诗文中的高尚思想、美好思想情操,就会像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这种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理解探究古诗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诵读美:诵读采用多种方法
听的效果好,而读出作品的神韵,对理解作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着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等古语强调了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意。可采用让学生单独朗诵,老师和其他学生评价,共同提高,也可采用小组轮流诵读,或者让学生结成二人或四人小组朗读,还可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比赛等方法,这些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忙的不亦乐乎,甚至也像古人摇头晃脑的读,效率也高,自然熟读成诵。诗词的韵律美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要旨。 3.语言美:重在领悟、赏析和品味
课堂的主要环节师生可共同从炼字角度、运用修辞角度、富于哲理角度、把握感情基调、表达的情感、作品创设的意境、探讨作品主旨等方面展开对诗歌的赏析。可从一方面,也可从从多方面赏析。如: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的赏析: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开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忧伤,基调低沉,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的昂扬乐观,能给朋友安慰和鼓励。这样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从修辞、意境、感情基调三方面做了赏析。又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句凄婉动人,古往今来,不知打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想象和追求的意中人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带有一种迷人的色彩。此处的赏析就是从意境美的角度入手的。又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是从修辞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的。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血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血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对这句诗是从炼字、修辞、意境美三个角度做了赏析。在赏析中,老师要指导明确,特别是意境美,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起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唤起学生的诗心,开启学生的心扉,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和升华。
4.文笔美:扩写诗词
为了进一步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常常要求学生扩写诗词,如: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扩写,有位学生把题目命为《永恒的风雨之夜》,很有意义,想象陆游僵卧孤村时的情景和心理活动,虽衰老仍想着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生动的描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悲壮与凄凉。再如:《浣溪沙 曲新词酒一杯》有的同学把晚春的景色描绘的很到位,甚至,他们还想像着晏殊皱着眉头在自家的花园中踱步的情形,体味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写不同风格的诗作,如《望江南》《石壕吏》等,学生写这些作品还真下了功夫,好文章涌现不少。我就把这些作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很有成就感,作为老师,我也很欣慰。
以上教学方法,根据自己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程度,灵活运用,进行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