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中医古汉语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思考

马莲  2011-10-25

[摘要]如何提高中医古汉语的教学效果是我一直探求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中医古汉语教学来讲,面临着种种问题。

[关键词]中医古汉语;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从事教育工作几年来,一直进行的是古汉语的教学,严格来讲,是中医古汉语的教育教学。对于学习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讲,中医古汉语是基础课,更是工具课,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后续专业学科,譬如《伤寒》、《金匮》、《内经》等中国传统医学的学习扫除一些文法上的障碍,七年制教材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还要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其实无论其目的如何,作为教师来讲,对学生进行讲授,所关注的就是一种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接受程度,而现在面临的困境就是,往往达不到其目的的教学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学生接受牵强,以考试过关为目的。细想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值得认真思考。

由于文言与现代汉语相差太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在思想上认为古汉语是少数文史专业学生的“专利”,不利于大众阅读与理解。但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古汉语始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一切重要的文献均以文言文为书写符号,政治、科技、地理、医药、农业等各种成就都以古汉语作为表达方式。换言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里,古汉语扮演着权威的叙述者角色。这就表明古汉语学习的必要性,尤其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讲,不学习它,我们就无法领略前人借助之创造出来的灿烂辉煌的医学文化,势必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巨大障碍。但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首先要从教学方法上,现在的教学主要采用的就是老师传授,学生接受,造成结果枯燥、乏味,这种教育方法对于任何课程来讲,都是应该被踢出历史舞台的,对于中医古汉语就更是行不通。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不是两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对密切联系的实体,他们是互动的、发展的,这个理念应该贯穿于中医古汉语教学的始终。而如何实现,在我看来,兴趣就至关重要了。

我们都知道,人们做某件事。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对该事情感兴趣。由此,我们不难清楚,前者是被动的,故而态度是消极的,所以对其结果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达到要求:而后者则相反。因为他感兴趣,所以首先表现在态度上的是主动投入、热情参与,理所当然的。对于结果,他们则期待着“更上一层楼”。经过对比,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就教师而言,首先要引导的是蕴涵其中的人文精神。从绚丽多姿的古代文献里,我们可以读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信守承诺、大公无私、机智勇敢、忠于朋友等等,这些美德古今相通,生生不息,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融入曲折生动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教育,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现在的社会趋于浮躁,大学生在特殊的年龄时期,思想趋于成熟但却容易偏激,现在的百家讲坛应运而生,并且大行其道,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的精神世界需要一种指导,需要一种慰藉,而古典文献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人们的一些困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让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从而更坚强。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美。古人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不乏很多美文,譬如大家都熟知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这其中,蕴涵着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等各种美,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聆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无形中,会令兴趣增长。

再次,教师应该触类旁通,善于找到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或相关技术的结合点,以此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任何知识结构都是相通的。“诱使”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现在的教学状况就是。学生重视专业课,重视外语学习,认为这些对于以后择业的好坏有着根本的决定作用,这其实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片面性,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改变。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和学生所讲的就是,无论现在所学习的任何看起来不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我们日后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的。也许同学们现在很难理解这样的话,认为人生有轻重,但知识却是不分轻与重的,等到人生达到一定得阅历自然会体会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它会大大指导我们人生的很多抉择。我们可以看见在很多中医古典文献中就融入了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内容的融合,并不是就是简单的字词句语法的组合。

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中医古汉语教学对于多媒体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把声音、影像等融人枯燥的中医古汉语知识中,有助于我们更加形象而生动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汉字一章中的“许慎的六书”,提及“四体二用”之说,“四体”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是转注和假借。每个字符在其出现初期就具有特定的表意指向,后代造字以形声为主,也就是说,汉字仍然固守着借形表意的原则。但是,每个字符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社会文化特征的变化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性文化内涵,这就使得后人解读前代语言材料时。只有进入那个特定的文化氛围才能充分理解前人所表达的意旨,时间愈久,解读的难度就愈大。这种要求读者穿过历史时空,回到从前找寻事实本源的阅读,对学生来说。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心理、审美诸方面也很难适应。因此在此章的教学过程中,把古文字的演变用生动的图文展现出来,就能适度的在心理上降低学生的犯难情绪,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中医古汉语教学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达到学习效果,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此,主要论述了兴趣的作用。毕竟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也无法忽视的。我相信,在师生兴趣激发和产生的前提下,古汉语教学的现状会得到很大改善的。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会有其他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兴趣,再加上大家的共同努力,又何愁不能解决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