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语言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和跃  2011-09-27

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的重要性逐步显露出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来华学汉语的学生逐年增加,甚至在许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因此,本文将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简析在新环境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 文化

一、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1、互动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使学生懂得知识,又要使学生通过声、韵和声调的训练形成技能,而后者更为重要。其实,气氛和印象,也都是为了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但是再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出现问题。一个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生情绪的敏感能力,这样课堂才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并带领学生把汉语学好。那么,就应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后,充分的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即进行主题式的(互动)活动(可以预先告诉学生,让他们去收集相关资料)。例如,我们吃的食品。做法:是教师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等,然后把有关食品的图片发给学生,他们可以把图片和资料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此食品的名称。目的:是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和求知欲;既检查了学生掌握语音实际情况和水平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也使教师能从中改进语音教学。

2、情景教学

交际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教学目的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来进行教学时,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从课堂上突出教学情景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并且交际和课堂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即充分利用课堂上现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造实际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言语;不失时机把课外某些有意义的情景引入课内,使课外服务于课内。

如真实情景,即走出教室,到社会与人进行交际、对话的情景(如到商店买东西,到邮局寄信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自然、有价值的言语情景,其中有许多具体的情景。再如,模拟情景,即课堂上准备一些道具,布置一个模拟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景。可以模拟一个上门拜访朋友的情景,就可以轻敲桌子(敲门)起身、开门、请坐、端茶等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进行相关的询问某人在某处、打招呼,询问需要或愿望、提建议、告辞、送别等功能练习。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意思

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语言,它构成了人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人的文化心理。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互相依赖、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如果脱离了“文化”概念,深入的语言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文化的研究离开了语言,将会同样地产生理论上的缺憾。正如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所提出的那样,语言是一种文化功能,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衡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浸透了文化内涵。况且使用语言的人本身就是文化的创造者,又可以说是文化的产物,自然不能摆脱文化的制约。

那么,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语言点学生搞不清楚其中的由来,正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核心是词义,词义与文化的关系最真切,词汇也就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最明显的语言结构形式,所以对词汇结构的文化内涵发掘方面花费功夫也大。如从词汇内部结构本身看,汉语词形、词义的关系比西方表音文字要紧密,汉语词汇中有的词形直接表示词义,也就包含着更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内涵;从汉语词义的引申与汉民族审美意识的角度,也可以揭示词汇意义与文化共同演变的事实。词义的引申总是以联想为其必要的心理基础,文化传统不同,认识活动中的联想方式也就随之而不同,民族语言中词义引申的也不同,其词义中包括的文化意义也不同,而且,民族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作为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文化特征在固定的词组、习惯语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其成语典故大多与民族心理、习惯有关。如成语、谚语、惯用语是中国语言中文化性很强的词汇。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近三千条,外国留学生如果不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仅从字面上是无法准确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的。

三、小结

吕必松先生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明确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使学习者在交际中的表达符合语言的各要素规则外,还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让他们说出来的话得体,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1995

[3]和跃,吴俊.简论对泰国学生如何进行汉语语音教学[J].管理观察,2010

[4]赵永新,毕继万.对外汉语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1998

[5]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1998

[7]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