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简述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教育

唐元发  2009-06-09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 人文素质 论文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教改对策和体现人文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和观念、不断更新和协调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动态教学模式、广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现代汉语教学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是使人具有做人的资格的一项神圣事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素质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社会性、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学科有关人的问题的研究视域以及从这些学科中凝练的精神品格。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综合素质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使用范围非常之广,它不仅是国内兄弟民族所使用的交际工具,也是海外华人的通用语言,更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代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将日益提高。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兴起。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这一要求对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汉语课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让学生把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知识,是阅读、写作、理论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通过系统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最终能正确使用汉语。同时让学生在掌握工具的基础上,为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和科研作一个初步的准备。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现状 针对现代汉语的教学现状,我们曾通过座谈、问卷等各种形式对部分中文系的学生从不同侧面做过不完全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知识零碎、枯燥、抽象;教学内容过多且有些在中学就已经学过;授课形式单一,缺少师生交流;学生课堂上听的时候似乎都懂了,可是做练习又觉得比较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教学对象都是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以汉语为母语,课程中的不少基础知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接触过。(2)教材一般选用全国统编的教材,大都是专家和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心编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相关教材虽然有过几次修订,但也只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了增删,总的体系和框架没有改变。(3)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传授型的。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注重对知识的深透讲解以及理论的系统性。(4)教学手段上目前多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教师一般把授课的详细内容都做成了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授课。(5)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听课多似昏昏沉沉乃至郁闷厌倦,至于他们能否用所学过的理论来解决多少实践问题就更不得而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尚存疑惑,更不用说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的语言生活和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直接关涉到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没能做到与现实语言生活紧密相联 现实中人们的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言语活动中,一方面,人们要遵循句法规则和语义搭配的规范,追求语句通顺、表意准确;另一方面,交际往往要突破和超越规则的樊篱,追求语言的艺术化、游移性、多解性等效果。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追求语言运用上的另类表述和无拘无束。他们周围的真实语言生活中有不少成分是很有意思的、也是鲜活生动的,因不适应教材中所讲的规则,往往被视为“不听话”、“不规范”的用例,没有得到充分客观的讨论分析,致使课堂教学失去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现实语言材料,造成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模糊甚至于错误的认识,这些当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功课自然很难学好。 (二)教材内容的重复与语料的陈旧 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不少内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过,如“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汉字”中的汉字结构、形声字,“词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语法”中的词类和六大句法成分,“修辞”中的常见辞格等。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许多之前已学过的内容,现在再学觉得没什么兴趣,学的时候觉得早就懂了,只是做作业又往往心里没底。相同的内容反复刺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反而易使学生渐生倦怠乃至厌烦。教材中用例大多是过去的语言材料,重弹老调不仅乏味,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用的教材,评价一种教材的优劣,主要看它的时代性和针对性。”[1] (三)教学方法上难以做到有实质意义上的突破 传统的教学方法便于系统地教授学科知识,但是这种类似新闻联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疲惫感。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重要,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值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理论、方法、技能、操行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深刻的共识。不少教师希望通过提问来争取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提问也有局限性,提问过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等,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甚至出现“问”而无“答”的尴尬局面。更多的时候,不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情绪低落、消极漠然,教师的热情反而被学生给冷却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冲着学分来学现代汉语的,这种心境下,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都很难进行,更不要说什么教学效果了。 (四)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过分依赖和不合理使用 很多教师喜欢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统统做成课件。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缓解过多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之间的矛盾,增加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可以增添视听效果。但是事情往往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只注意外在的教学形式,不留意教学内容的科学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分热衷于现代教学技术,一味地依赖新技术的方便和视听效果,学生或许由于一时新奇而暂时沉浸于热闹的图文中,何况课件用得太滥过久,也会造成视听疲劳,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恐怕还不好说。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反应课件内容太多,节奏太快,学习效果不好。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到现代汉语教学中,问题关键是:是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用课件来完成。实践告诉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有时课件带来的效果并不比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好。如何协调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互利关系,如何处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和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的话题。 四、现代汉语教改对策与人文精神体现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激发和培养高校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如何对现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更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