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自然禀赋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张雯 2012-06-17
: 为什么有的学生初中时英语很好,而到了高中时成绩一落千丈?这是许多家长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许多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客观事实。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学习自然禀赋(Natural Aptitude of Language Learning)本身及对其认识的差异。本文借助西方教育学家“语言学习自然禀赋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语言学习自然禀赋及其构成要素对中学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两者缺一不可。技能的形成是以领会知识为前提的,没有领会某种技能的知识,难以形成某种技能。同时,已经形成的技能又是领会新知识的基础。正是借助各种基本技能,才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技能的培养。基于此种情况,“语言学习自然禀赋”的观点应运而生。
语言学习自然禀赋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语音处理能力(phonemic coding ability ,PCA),语言分析能力(language analytic ability, LAA)和记忆力(memory, M)。三者皆属于智力技能的范畴。所谓智力技能,就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对于知识的掌握,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语音处理能力(PCA),主要是指语音和听力
语音是语言的本质,也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听力是听者对所听内容记忆、判断、归纳、分析、综合,从而把有意义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中的能力。良好的听力,是对一名英语学习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强调“听说”是英语学习的根本保证。“听说”过得硬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语音处理能力既包括专项的语音练习和听力训练,也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说”的效果就意味着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可见,语音处理能力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开路者”的作用。
二、 语言分析能力(LAA),包括语感和整体分析能力
语感是理解单词在句子中含义的能力。语感的提高有赖于大量反复地训练。整体分析能力是对系列语言材料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能力。语言各部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本身并没有意义,是整体的课文、故事等给各个部分带来了意义。而语言分析能力强调的就是对语言所承载的内在含义的理解能力,即不仅要理解材料的字面意义,还要激发深层理解,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三、 记忆力(M)
一般意义上讲,记忆是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是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过渡的桥梁,是在接受刺激和产生反应之间的衔接能力。这里的记忆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背背单词和课文等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联系能力。
语言学习自然禀赋的基本要素对中学外语教学有何启示?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对这张图的研究,笔者认为有不少教学原则是可以应用到我国外语教学中的。 第一、中学外语教学必须坚持“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虽然外语学习的各项技能在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应当被支解成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当被分解成听、说、读、写。正如“整体语言”学派的主要倡导者Goodman所说,虽然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始以口语为主,但他们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和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健全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一起发展、齐头并进的(Goodman Etal,199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有意义的整体语言活动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技能,使各种能力均衡发展。
第二、 教学过程的阶段侧重原则
很多学生在掌握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后就抱住不放,希望一劳永逸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现象在初学者身上尤为普遍。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外语,所学的内容较少,同时学生的兴趣较浓,很多学生反复听读,所以成效显著。其实这一阶段正处于语音处理的“高原地带”,而如上文所述,作为一个门槛和过度,它的贡献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而变小。同时相关的技能发展滞后,所以造成了一进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的局面。这正是本文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程度进行分析,分清学生外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并且有所侧重。一般来说,中学英语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入门阶段(初一、初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处理能力,同时,语言分析能力和记忆力要及时跟上;基础阶段(初三、高一)要注重各种能力全面发展;提高阶段(高二、高三)则在继续全面培养各项技能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对不同结构材料的记忆力,为将来阅读不同种类的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教师一味追求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只能是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第三、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语言学习自然禀赋的基本要素实际上强调的是多种技能共同协调发展。能力的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反传统的语言教学课堂里滔滔不绝的主讲者的角色,变成一个耐心的、专心的“听者”,悄悄地隐身于学生背后,帮助、启发和创造机会让学生演主角。久而久之,各种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正所谓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总而言之,从语言学习自然禀赋的观点来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各项技能,才是语言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