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系大学生实习报告
佚名 2011-06-17
14日,我们06届书法系共赴见习,开始为期十天的旅程。
第一站河南洛阳。汴洛多佛迹,始及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的白马寺。考寺史,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汉明帝“感梦求法”,才有了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白马寺,这样也就成为了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寺内存有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还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想起张继过此所叹“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今日得见中国第一古刹的古秀气质,些许感伤。
随后来到第二站龙门石窟。自古以来“龙门山色”就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冠。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这里蕴藏着自北魏至唐代的无数精美的雕刻,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丰富遗产。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一品在慈香窟。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在感叹古人精湛的艺术技艺的同时,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残缺的内在,石窟虽为至宝但受损的程度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人为破坏是龙门石窟所遭受到的最大灾难。唐武宗时代“会昌灭佛”和五代后周时期赵匡胤的诞生“天红三日,今曰火烧街。帝国主义的入侵,帝国主义大肆盗窃破坏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品,使得这座艺术宝库中的石刻造像十之八九都残手断臂。一千四百多年来龙门石窟不仅受到人为的盗窃与破坏,自然风化的危害更是威胁着这一艺术宝库,岩石的风化崩塌,地下水,溶洞,龙门石窟已经不复当年神韵。
我们的第三站选择了安阳。所谓“一片甲骨惊世界”。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内容包括祭祀、畋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在河南的行程就在这里结束了,按照计划我们要朝山东进发。
第四站山东曲阜。曲阜是我们在山东不二的选择,原因很直白,不多言语。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林本称至圣林,孔林里最主要的墓地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孔子的墓在最里边,东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南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称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除了“三孔”值得我们品味,曲阜汉碑博物馆更是让我们与两千年前的书法有了零距离的触摸。作为此次见习,像这种震撼实在是太少了,这里的碑刻让我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里。你能想象得到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刻石等等等等他们本来的样貌么?你敢相信自己眼前是西汉五凤、莱子侯刻石的实物么?怎么是这样子的呢?每个人的表情都好像是在这样的问自己。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究竟有多少真实。完全推翻了自己的判断,哦,它们原来是这样的。更有汉画像石、北朝摩崖刻经,着实令人惊叹。
继而是第五站邹城。邵泽水先生概括邹城,说:“孔子在这里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在这里诞生并写下千古文章,孟母在这里断机教子,匡衡在这里凿壁偷光。这里是孟子故里、修学之都,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练却深情,印象深刻。邹城的北朝刻经久已闻名,此前已有“四山”与“八山”之说。八山是指山东的北朝摩崖刻经已见之于八座山岭。尖、铁、葛、岗四座山峰,又有“四山”之称,史称“古邾四山摩崖”。铁山、岗山、摩崖刻经是北齐、北周时期著名僧侣刊刻在花岗岩石壁的佛经和题跋文字。其书法隶楷相间、方圆兼备,古朴雄浑,被古代书法家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铁山摩崖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佛光,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中部为佛教《大集经?海慧穿菩提品》,左侧为《石颂》跋语,下部为《题名》其场面博大,气势恢宏。佛经书法以隶为主,参以楷法,开张险峻,宽阔空灵,创造出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岗山与铁山一涧相隔,其山势嶙峋,巨石相叠,松槐掩映,景色幽深。摩崖刻经在山阴兰花谷内,自东向西散刻在三十余块花岗岩石壁上。散刻大字《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小字《入楞伽经?请佛品》,《佛说观无量寿经》,《佛号》、《佛名》,《题名、刻经年月》。《佛说观无量寿经》以隶意为主,朴实丰茂,圆腴敦厚,神韵飞动。《入楞伽经?请佛品》则楷意结体、方正规矩。散刻《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则隶楷相间,笔锋外露,奇谲瑰丽,富有变化。
山东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想起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对它的向往。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犹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绰绰伊始。此外还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经石峪、日观峰、南天门、玉皇顶更是令人神往。兼具了古、丽、幽、妙。无暇这 “江山如此多娇”的秀容美貌,沿途这数不尽的碑刻已经让我大饱眼福了。不少碑刻是中国历代帝王树立的。泰山秦刻石,记载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故事,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原文222个字,三次失而复得只剩下九个半字了。汉武帝也在泰山留下了巨碑,可碑上一个字也没有,这大概是说他功德无量,无法用文字表达吧。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泰山径石峪的佛教《金刚经》,北齐时的作品,书法遒劲雄奇,现存有1067字。历代书法家称它为"大字鼻祖"、"榜书第一"。泰山之巅的"纪泰山铭"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手笔,1000个镏金大字世称"八分隶书之祖"。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等都在泰山留下了佳作,泰山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这数以千计的石碑,使壮丽的泰山笼罩在历史、艺术、诗文的氛围里,真令人难以忘怀。
见习至此就正式结束了。这个短短的十天我们走过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提笔做结,反而想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他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路上”代表过程或者自由,也许也是结束,通向被我们称之为理想和爱的远方,在艺术的道路上艰苦跋涉,恪守“艺无止境”的人生的信条,边走边体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