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佚名 2012-01-11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荣辱历史。油画传入中国最初是为了摆脱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的屈辱而万里之外寻找而来的文化上的良药,为寻求文化的理性呼唤国人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的。油画在中国的生根和广泛的传播是中国文化的骄傲。西方的油画是运用对色彩和光影变化的理性分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中国画家在西方油画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油画在中国国土上得到了充分的养分。油画民族化不仅仅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它代表的是世界文化的民族化。
一、油画传入中国的历程
从油画进入中国,其实就已经走向了本土化的发展历程。由于中西方绘画的思想教育和民族风俗不同,所以就有很多的中国油画家通过时代的变换来探索不同时期的民族风格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油画家都没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五四”前后,由于当代中国社会意识比较落后,所以有一批艺术青年出国留学,想学习西方科学来拯救中国,这时中国开始真正认识油画了解油画。艺术也是如此。于是当时对于西方油画的态度是膜拜式的“全盘西化”。中国出现了第一代油画家是从十九世纪末才开始的——李毅士、李叔同、李铁夫。然后,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刘海粟等,中国的第二代油画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去法国、日本等欧洲地区学习西方油画,另一批油画家在20世纪50年代去苏联学习油画,到80年代后出现了第四代青年画家。由于中国油画家在出国前都有着很好的民族化风格,所以在西方学习油画时已经不知不觉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回国后在他们的创作中是可以看到的。然而,正当这时的油画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的时候,由于外敌入侵中国,面临很大困境,大多文人投身于“救国救亡”的运动中去,所以西方油画的出现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从而形成了边缘化状态的趋势。
全国解放后,在“文艺为工农民服务”的旗帜下,为了使人们“喜闻乐见”,写实油画成为主流风格。1957年的政治运动对绘画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挫折,独立思考、创作自由、绘画特性、形式美感的追求都成了见不得人的东西。在当时这种环境下,油画家力图追赶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把油画民族化变成了“年画化”“图画化”。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道路在坎坷中摸索。
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油画真正有了自己生长的土壤,以很快的态势发展起来了,中国油画有了当代前卫、意象表现和传统写实三种局面,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让油画在中国有了真正发展的空间。
二、中国油画的写意性
写意性油画在内容上具有是丰富的,它是从中国多年对油画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它具有民族化和本土化的特征,从前辈画家大量的实践积累和作品实证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吴冠中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吴冠中徘徊在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的十字路口上。他早年受教于林风眠与潘天寿等大师,其文化修养与艺术训练都是中国式的,而后在巴黎的三年留学生活,则将他领进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美学天地。我们看到吴冠中作品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艺术,从最初正面交锋,到渐渐互相妥协、融合,都能体现出他的绘画中的写意性,从中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绘画融合是非常艰辛的历程。例如:徐悲鸿与吴作人这两位著名画家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交替出现的中国与外国风格,没有体现出融合。他们的油画是写实的,中国水墨写意性比较强,两者结合也是很有限的。然而能做到使东西方艺术融合非常完美的就非吴冠中莫属。他将两种不同的绘画介质,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在这两种不同风格上结合,吴冠中在东西方绘画上比他们前进了更大的一步。他在油画中找到了与中国画用笔相似的技法,例如,中国水墨传统画中典型的讲究气韵、线条勾勒等手法。吴冠中利用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的元素和绘画中点线面的造型语言,还有绘画中的意识空间分割等完美的融合,让他的创作具有了中国灵魂的西方绘画,他在创作中经常随心所欲,所以意象性就存在了。对自然景物的拼凑都是为了感情的表达和画面的构成。中西方绘画的结合,使得吴冠中的创作既有了西方绘画的严谨又有了东方的意境和韵味,让我感觉到西方绘画中出现中国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蕴意。吴冠中在创作中有画松时却不见松、画藤却没有藤、画长城也看不见直观的万里长城的表现手法,他采用了点疏密有致、大小不等和色块的方圆不一,斑斓闪烁的特征,来表现出他的造型独特和绘画主题的生动性。这种现代表现语言手法,都是他生活中的体会,从而提炼出了抽象的语言符号,有了视觉造型艺术的传达感。他由于对表现手法融合不断探索和尝试,让他能打破传统笔墨对自己绘画上的限制,让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利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让他的创作更精到,更具有内涵。
中国油画,这一源于西方又根植于东方的艺术,在它自身的成长中,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接受西方写实与表现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加以发扬,中国写意画所显示的文化对今天中国油画的发展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油画中的写意特征是中国艺术精神在油画中的显现,这种传统文化支撑下的民族个性也是中国油画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中国的油画家们应在审视历史和自我的同时越来越体会到意象介入中国油画的自觉性和重要意义。作品中隐涵、或直接表露出我们的“民族性”。油画家对现实问题的关切,继续居于造型艺术各门类的前沿。油画民族化是开发的,是在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中客观真实健康地画出具有强烈东方本土特色的油画。
结论
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就是“以意造像”与西方绘画有着根本的区别,西方崇“理”东方崇“意”。西方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剖学、透视学,画面效果注重明暗空间,他们用理性去认识世界,再用理性的手段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与东方的绘画理念是不同的。东方崇尚“以意造象”,画面不注重透视空间,更不会单纯地对着一处景象去写生。东方绘画讲究气韵、意境,画面构图需要时便把别处景象移来,也就是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由此看来西方绘画注重的是理想而东方绘画更多注重的是感性。现在中国油画的发展正是把西方的理性与东方的感性相结合。由于中国的油画队伍的壮大,在学习西方油画的同时也融进了本民族传统元素,从而让中西方油画更和谐的融合到一起,让中国的油画赋予上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自己的符号,这样让它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在世界上由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从而也就有了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4
[2]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09
[3]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5
[4]苏天赐.我站在画布面前 美术 [J]. 吉林:吉林美术出版 社,2008-10
[5]周艳玲.中国油画风景之写意 美术大观 [J].辽宁: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