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谈话艺术开启心灵窗户——班主任德育个案浅谈
范德巧 2012-06-25
众所周知,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情感,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与学生谈得来,乐于接受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每个班主任应重视和研究的学问。
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与学生谈话的:某学生偷了同学的二十元钱,当老师准备追查这件事时,该学生悄悄地把钱扔在地上,然后又从地上拾起来对老师说:“是谁把钱扔到这儿了?”这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但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课后,他叫住了那位学生,那个学生顿时紧张起来,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看见,到了操场的一隅,老师问:“今天的事你能如实地告诉我吗?”她满脸通红,不敢正视老师的眼。老师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她,并说明了当时没有点明的原因。“你想想,如果我当着大家的面说钱是你拿的,同学们将会怎样看待你呢?”那位同学的眼泪夺眶而出,老师见教育时机已经成熟,便进一步讲道理,帮助她认识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鼓励她勇于改正错误,引导她切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小偷小摸的行为。
这位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过错,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姑息迁就,更没有怒气冲冲地训斥,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她交谈,帮助她认识错误,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这位班主任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与学生谈话。
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深出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当学生犯了错误,特别是学生不听规劝,甚至顶撞你时,应竭力控制住自己,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因为老师一两句训斥、嘲讽挖苦的话,虽然发生在几秒钟时间里,有时却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二,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中的这位班主任为何不在班上当堂揭穿、指责他的学生的行为,这点我想大家都明白。只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就是老师的明智之举。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切和爱护,“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时我们与学生的交谈,也应该事先要想好谈话的目的和内容,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循循善诱,细心开导,启发学生自觉地接受批评。
第三,要注意谈话的时间和场合。
与学生谈话,最好不要在学生刚犯错误之后,因为这时双方的情绪都容易激动,控制不住就容易发生顶撞。可在情绪稳定之后,或稍隔一段时间进行。谈话的场合也要注意,应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有的老师喜欢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在众多的教师注视下谈话,结果造成学生思想紧张,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一般来说,比较严肃的事,应单独找学生交谈,以引起学生重视;一般情况可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交谈,也可以借故与学生同路,与其作非专题性的交谈。
第四,教师的谈话要灵活多变,切不可千篇一律。
对于那些性格开朗,易于接受意见的学生,可直接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对于那些“吃软不吃硬”或性格倔强的学生,教师要力求心平气和地与他们谈话,并且要避免顶撞;而对于那些“吃硬不吃软”或轻率的学生,就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批评可以适当严厉,但不能辱骂训斥,讽刺挖苦。
此外,与学生谈话,还要动之以情。
有些学生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训斥,因而往往心虚,认为人们都轻视他,对教师有对立情绪。所以我们要关心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用爱的情感去开启他们心扉。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所开。
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也”。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谈话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方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