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传统和声的另类演绎

朴 英  2009-01-22

内容摘要 :文章以《小提琴协奏曲》为例,对菲利普·格拉斯从传统和声的角度出发,在终止式的处理与和弦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旨在说明传统和声在简约作品中的作用与地位。

关 键 词 :菲利普·格拉斯简约派传统和声终止式和弦连接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是美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最重要的简约派作曲家之一,迄今为止,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管弦乐作品、室内乐作品、声乐作品以及众多的电影音乐,尤其是他对歌剧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更是在古典音乐史上挥洒出浓重的一笔;同时,他的和声语言也别具特色,尤其在终止式的处理与和弦连接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些特点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均有所体现。《小提琴协奏曲》是受“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American Composers’Orchestra)的委托创作于1987年,共分为三个乐章,采用传统管弦乐队编制,由于它没有像菲利普·格拉斯其他的作品那样加入大量的电声乐器而营造出华丽浓重的气氛,因此显得极为细腻与清新。 这部作品在和声运用方面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止式方面: 这是构成第一乐章序奏部分的两个模进乐句的终止式,其和弦结构与正格终止相吻合,但其根音却形成了减五度(增四度)关系,这是因为属和弦并非出自相同调性,而是来自于同中音关系的调性,即a小调使用bA大调的属七和弦(见例1 a);d小调使用bD大调的属七和弦(见例1 b),虽然这种用法并非是菲利普·格拉斯的首创,但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使用属七和弦的原位形式,即将减五度属和弦的根音安排在低音声部并解决至主和弦的根音(这种做法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目的在于体现对比的同时仍然保留D—T的功能特点),而是使用了第三转位,将根音隐藏在内声部,并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入到主和弦的五音,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在削弱了和弦功能性的同时突出了和弦的色彩性。 与之相似的用法在作品中出现过多次,有时和弦结构更为复杂化。

这是第一乐章展开部中的一次终止式,仍然是d小调使用了bD大调的属七和弦,但与此同时d小调的属音也包含其中,使之成为双根音的属七和弦,这种做法又一次使D—T的进行变得捉摸不定,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功能关系。 根据上述的原则,菲利普·格拉斯对终止式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处理:

这是第三乐章展开部中被重复了多次的终止式:d小调的原位属和弦直接进入bD大调的原位主和弦,虽然二者仍属于同中音关系的调性,但其根音却形成了减四度(增五度)关系,这种用法与前两次相比显得更为大胆了。 关于终止式的不同处理还体现在补充终止方面。根据传统和声的理论,补充终止是指在正格终止之后,以下属功能进行到主功能的方式形成对作品的补充,可以使用调内的下属功能和弦以至于下属方向的调性,但最终仍然回到主调上结束。而菲利普·格拉斯在这部作品中的处理则不尽相同:当第一乐章的再现部结束于主调d小调之后,尾声部分在几个和弦的引导之下出现,调性也随之转入下属调g小调,在27小节的尾声中和声始终停留在g小调的主和弦上,没有丝毫改变,而第一乐章就这样渐渐地结束了,并未转回到d小调。此外,第三乐章的尾声也使用了相同的做法,而且篇幅增加到47小节。可以看出,这个用法是基于传统和声理论,在保持下属功能原则的同时,又大胆地向前迈进了一步,看似简单,却极有内涵。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