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声
关于爵士乐和声理念对即兴配弹教学的启示
笔者原是搞传统和声理论的教师,过去对爵士乐总有一些偏见,觉得不过是歌舞厅里的玩意儿,理论上不可能与传统音乐理论相比,一直没有什么研究的兴趣。最近,因为有几个研究生的研究课题,都与爵士乐有关,才不得不“逼上梁山”,查阅了一些爵士乐的有关资料。阅读以后大吃一惊,发现长久以来困惑着我,想说又说不清的许多问题,原来美国爵士乐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早已得到了解决,已经形成了与古典和声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相当完善的和声理论框架。这里,笔者愿意将自己学习爵士乐和声理念的一得之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然后着重谈谈对我们即兴配弹有哪些启发的问题。 欧洲传统和声理论框架由法国人拉莫创建于1722年。在18、19世纪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理论框架实际上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理论观点没有重大的创新与发展。美国爵士乐中的多声部因素,虽然来源于欧洲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但由于它是在“新大陆”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音乐形式,绝大多数(特别是早期)的黑人爵士音乐家并没有进音乐学院学过传统和声理论,因此也就没有受到古典和声理论教条的束缚,主要凭听觉经验与演奏实践进行和声语言的创造。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为了适
探析音乐教育中的和声学教学
摘要:目前,我国音乐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和声学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如何歌唱,关键是让同学们用一对聪慧的耳朵聆听美妙的音乐,感悟音乐的复合元素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把音乐和声意识进行不断渗透于和声教学内容中,这对高校音乐教学及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亦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乐理基础。关键词:和声学;改革创新;学生主体;实践;音乐音响伴随着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音乐学界不断探讨音乐产生与构成因素、和弦连接与相关理论。因此,单一的教学形式远未能适应新时期音乐高素质人才需求。教育部于2006年11月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学指导纲要》,为当代高校和声音乐专业教学指引了光明前程。高校和声音乐教学是音乐专业课教学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并对和声教学状况进行肤浅分析,有几点见解如下:一、和声课是音乐专业课的主要基础课程和声之所以被称为音乐的血肉,因其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它与旋律的体现形式是两种以上或一系列音符同时鸣奏的和
对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两首钢琴曲的和声比
: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调性及和声材料两方面剖析拉威尔《水的嬉戏》和德彪西《水中倒影》这两首钢琴作品,比较了两者在和声手法应用上的异同,来说明钢琴曲中印象主义走向成熟的特征。关键词:拉威尔 德彪西 水的嬉戏 水中倒影 调性 对置 平行 全音阶《水的嬉戏》(Jeux d’eau)是拉威尔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成于1901年,主要描绘清晨的阳光映照在喷泉上所反射出来的景象。《水中倒影》(Reflets dans I’eau)是德彪西在1905年所作的《意象集》第一集中的第一曲,主要描绘在静静的水面上,映出奇妙的倒影,吹起一阵清风,飘下一片树叶,泛起微波涟漪,闪烁着鳞光,倒影时隐时现。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手法,笔者主要从调性与和声材料两方面进行比较。一、调性拉威尔《水的嬉戏》调性处理手法的特点,主要以功能性和声进行明确全曲的中心调(E大调),同时又运用各种手法尽可能地削弱它的功能性,以增加色彩性,使调性处于模糊、不稳定的状态。如第1—4小节,第一主题在初次呈示
探析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
【摘 要】肖邦对过去的音乐体裁进行的发展与革新,使夜曲得到发展并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c小调夜曲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内在的张力,演奏时应注意力度变化情绪的层次要求,情绪转折后激昂慷慨,全曲达到高潮 【关键词】肖邦 夜曲 旋律 和声 在世界历史中,钢琴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无数的出色音乐家为之做出贡献甚至奋斗终生。有为“钢琴诗人”在世界音乐史这条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音乐像纯净的水晶,像清澈的泉水,荡涤着人们的灵魂,使情操高尚起来。他的音乐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 一、对肖邦及夜曲的认识 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 ),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最理想的键盘风格。他的音乐史主观内向的,带着忧伤的色彩。他的音乐风格。他的音乐是主观内向的,带着忧伤的色彩,音乐风格非同一般的具有个性特点,他的某些因素使人清楚的辨认出只属于他;肖邦的旋律基本上是声乐性的,这种旋律提供装饰性的可能性,但却是一种依据和声变化、转调、节奏变化和装饰性变奏的方面的自我发展;肖邦的和声概念同样具有显着的特征,它独特的和声实践完
关于论和声学与和声风格的辩证关系
【摘要】“和声学”和“和声风格分析”是两门相似却不同的学科,相似是因为两者皆以和声技能为基础,不通则因为两者学习的着重点不同。音乐学习者一般先学“和声学”,再学“和声风格分析”,学习方向也由“和声学”的技术研究转向“和声风格”中的“风格”研究。文章即通过“和声学”与“和声风格”的分析,得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和声学是和声风格的技术基础,和声风格是和声学的理论延伸。【关键词】和声学;和声风格;辩证关系一、和声学“和声学”对于了解和学习音乐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儿。从学习音乐的那一刻,可以说我们就和“和声学”发生了或多或少的联系。初学音乐时,我们并没有专门学习“和声学”这一门学科,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接触到“和声学”这一学科的内容,比如:基础乐理中的音程、和弦、调式等;钢琴中谱中柱式和分解和弦、和弦进行等;声乐中的合唱与伴奏等等。只是我们没有把“和声学”这个词单独提出来而已。然而,当我们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突然学习“和声学”这一门学科,猛然有种陌生感和距离感。其实不然,它只是作为了“一门学科”提
关于和声学中的“和声禁忌”及其规避方法
【摘要】和声学是艺术类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更是学习曲式、配器课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和声学课程中有很多“和声禁忌”需要注意,这些“禁忌”要避免出现,否则会使整部作品失去和声音响的魅力,也对以后学习曲式、配器和即兴伴奏课带来困难。 【关键词】和声;和声学;“和声禁忌”;规避 “和声”的定义即主调音乐中使音乐立体化,色彩更加绚丽多变,使音响更加丰满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它具有多个声部立体结合同时发响的形式,这种多声结合有着很复杂的手法和技巧,研究这些手法和技巧规律的学问即称“和声学”。现阶段和声学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也是音乐专接本考试、音乐考研必考的科目之一,更是学习曲式、配器、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基础课程。笔者经过对普通高校音乐系学生的调查,得知学习音乐的学生中,大概有70%的学生对和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到吃力。吃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声学中的“和声禁忌”太多、太繁琐,不知如何去规避这些错误。如何更好地了解和规避和声学中的“和声禁忌”,笔者根据多年学习和教学的经验,如下进行分析: 一、“和声禁忌”有哪些及其规避方法 1、“声部脱节”,即四部和声的上方三声部(纵向来
浅议普通高校和声教学刍议
论文关键词:和声学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论文摘 要:和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已经历了300年,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声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就当前普通高校和声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以及课程结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自从拉莫于1722年完成他的第一部理论著作《还原到其自然原则的和声学》至今,和声学这门学科经历了30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声学是研究多声部音乐写作技巧与创作原则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和声学课程教学一直沿用音乐学院的模式,以四部和声写作训练为主要内容。诚然,这样非常细致、系统的训练,对于作曲与指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对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就不相适应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和声课一般开设一年。此外,学生入学时的基础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乐理掌握得都不够扎实。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和声教学如果还走以“四部
高校音乐专业和声学教学中现状思考
摘 要:和声学是高校音乐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理论课程。但是,和声课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声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文章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探索。关键词:和声学 高校 教学 改革 “和声学”(harmony)是目前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本、专科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和研究西方多声音乐中的和弦结构、和弦流动状态以及多声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其中以18世纪—19世纪西方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理论与和声语言运用的规律为研究的基础。和声学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对位法、配器法的先行课程,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和声课难教、难学,基本已经成为全国音乐专业广大师生的共识。和声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和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一)和声讲解过程中的问题1、和声教学中老师难以把和弦的音响感觉教给学生。学生对所讲解的知识很少甚至没有相应的内心听觉,和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很难实现。这极大地
高职音乐专业“和声学”现状与对策思考
摘要:根据高职音乐专业和声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建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高职和声学的教学目的,由原来和声学“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发展为营造“多彩”的和声教学。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和声学;现状;对策“目前,我国和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滞后我国音乐事业特别是专业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和声学对于我国以“线性”音乐思维方式为主的学生来说,必须强调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对音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1 高职中和声要求很象学院派在大量的高职和声教学改革的文章中,经常有关于目前和声教学存在问题的论述,其中几乎一致的认为高职和声教学一直沿用音乐学院的模式是当前和声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进而分析两者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得出改革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此种提法虽然有一定道理,因为教育要适应人和社会的发展是一条基本规律。随着教育对象的客观条件的不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但是我们决不能夸大其负面作用,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学体系毫无疑问是经得起历史考验和具有完整而体系化的训练方法。在把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
论文关键词:陈培勋 粤调钢琴曲 和声手法 偏音论文摘要:陈培勋的五酋粤调钢琴曲创作于20世纪 50年代。是他的代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作曲謇的创作观念、技法厦风格特征。他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和声手法。尤其对所谓偏音的处理上是很有特色的。本文对陈培勋的作品厦其和声手法运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五声性和声手法的运用问题有一更明确的认识。一、 作品中偏音的突出与强调偏音(三度间音),即“4”(清角)、“#4”(变徵)、“7”(变宫)、“7”(闰)四个音。早在唐朝,就有了偏音的记载。杜佑(通典)中云“自殷以前但有五声,自周以来加文武二声,谓之七声。五声为正,二声为变。变者,和也。”王仲(琴学概论>中说“殊不知五正音而外,有变宫、变徵、清角、清羽(即闰音)四个偏音。”…这表明我国传统音乐是以五声为主的。即便在七声音阶中,正音也占统治地位,而偏音只作为一种装饰 (经过、辅助、环绕等性质),效奉五声之劳。对偏音的和声处理问题在民族调式的和声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旋律与和声有融合的一面,也有不融的一面,在陈培勋的作品中就体现了这一点。陈培勋(
论德彪西作品中和声手法的多样性
论文关键词:德彪西 和声手法 革新 多样性论文摘要:德彪西创造了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他的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德彪西的美学思想及其在音乐题材和内容表现上的追求,使和声如同印象主义画家笔下的色彩一样五彩斑斓,成为他的音乐语言的主要素材。一、 对比手法的多样化德彪西在他作品的和声中,常采对比式的和声手法,即用一些短暂的、次要的新音乐材料来构成一种新颖、美妙的和声效果。如歌曲《美丽的夜晚》的开始处,围绕着 E大调主三和弦,穿插进了加六度音的E大调 Ⅶ级小三和弦和 Ⅲ级小三和弦,在主和弦的四次出现中,插入了降号变音范围内的小三和弦、附加大六度的小三和弦与增三和弦,使 E大调具有了不同于自然音调式的和声色彩,以表现夕阳下 玫 瑰 色 的河 水 与 轻 微 晃 动 的麦 田的情景ll J(眦 。德彪西在其它体裁的作品中,同样使用了对比的和声手法。如《金鱼》的最后终止,德彪西使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主和弦的对置,但他却把同主音自然大、小调的全部标志——不同的三、六、七级音集中起来对置,使对置的
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论文关键词]肖邦 前奏曲 和声手法 音乐表现[论文摘要]肖邦是波兰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他是 1 9世纪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 《24首钢琴前奏曲》的和声手法,探索肖邦的这些和声手法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作用。对于肖邦 24首钢琴前奏曲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的文章中较多的涉及到,但大都是从艺术特点、风格特征以及音乐形象方面去探讨这部作品,而深入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的和声手法以及这些和声手法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方面的内容则较少。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弦、和声进行、持续音以及和弦外音等方面对 肖邦前奏曲的和声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和声手法及其音乐表现作用进行研究。l839年肖邦在地中海上的马约卡岛完成了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 (作品2 8),在肖邦的所有钢琴音乐作品中前奏曲不仅在形式上最为短4,fu独特,在内容上也显得十分深刻和丰富。前奏曲属于肖邦音乐创作的中期作品,在这 24首前奏曲中每首作品的情绪及音乐表现都有所不同,有一些是描写明朗而喜悦的心情;另外一些是感伤的悲歌,尽管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十分伤痛的情绪,但其音响
简析郭任远作品的和声手法
【论文关键词】郭任远 和声 民族风格 音乐创作【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郭任远音乐作品中丰富多样的和声手法进行论述,总结出他在传统和声与民族风格结合以及和声运用的感染力和丰富性三个方面的和声特色.郭任远教授,1927年5月21日生于香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视唱练耳学会理事。早年在北平燕京大学音乐系学习,师从马思聪,而后赴法留学,在法国国立巴黎音乐学院与法兰克音乐院学习视唱练耳、和声与钢琴,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回国后长期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1 993年至今任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1984~1997年间曾应邀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师大、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等学校讲学及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其中在上海音乐学院讲学授课长达一年之久。讲学内容包括和声理论与键盘和声、钢琴曲写作、作品分析与视唱练耳、即兴伴奏等。郭任远的音乐作品包括钢琴、声乐、管弦乐,现已由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及辽宁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四本作品选集。郭任远的音乐真挚、热情、清新而淡雅。从作品的题材
传承而不拘泥 博众而又独特——浅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和声特点
论文关键词:和声手法 复杂化 独特论文摘要: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v)歌曲中的和声语言丰满、复杂,充满色彩性;他的作品遵循传统,始终坚持以三度叠王的功能和弦为基础,融入各种装饰性的手法。本文结合“拉氏”作品的相关片段,具体从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线条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持续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几方面阐述了拉赫玛尼诺夫和声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博采众长而又风格独特的基本特征。在群星璀璨的l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中,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v1873—1943)是一个显赫的名字。作为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似一根纽带,具有极强的俄罗斯音乐传承性。他的身上既有与柴可夫斯基及其它俄罗斯音乐家一脉相承的浪漫主义气息,也有德奥后浪漫主义及各种现代主义的思潮。在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 曲的钢琴声部中,和声成了表达歌词形象的重要因索。具体的说来,其和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线条因索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持续因索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等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际作品具体谈谈拉赫玛尼诺夫
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论文关键词]王建中 钢琴作品 和声手法 三度叠置 非三度叠置 音程 和弦 五声性[论文摘要]王建中钢琴作品主要运用 5种和声手法和表现形式;三度叠置和 弦;五声式音程与和弦;附加音和弦;复合和弦;多音和弦。其和声的运用基本特点是根据音ft.作品 内涵揭示、风格表现、意境渲染、情绪抒发和韵味体现的需要,大胆运用三度和非三度叠置的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和声,充分发挥和声艺术在 多声音乐中的结构组织作用及 色彩性功能性,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意调遣,尽情挥洒。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他根据民族民间乐曲、歌曲旋律、外国乐曲改编和自己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钢琴独奏曲无论是根据民歌改编或是创作的,无论是采用何种技法,均具有既丰满又细腻、既浓郁又清新的和声色彩和民族风格。他以娴熟的钢琴写作技巧,流畅自如的乐思,将每首乐曲编织得充满生机,独具个性,媚媚动听,极富听赏效果。”… 由于他的钢琴作品在广大听众 中具有较高的演奏率和广泛的影响力,所以王建中的名字总是同中国钢琴音乐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不仅被音乐院校作为常用教材 ,
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
【摘 要】肖邦对过去的音乐体裁进行的发展与革新,使夜曲得到发展并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c小调夜曲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内在的张力,演奏时应注意力度变化情绪的层次要求,情绪转折后激昂慷慨,全曲达到高潮【关键词】肖邦 夜曲 旋律 和声在世界历史中,钢琴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无数的出色音乐家为之做出贡献甚至奋斗终生。有为“钢琴诗人”在世界音乐史这条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音乐像纯净的水晶,像清澈的泉水,荡涤着人们的灵魂,使情操高尚起来。他的音乐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一、对肖邦及夜曲的认识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 ),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最理想的键盘风格。他的音乐史主观内向的,带着忧伤的色彩。他的音乐风格。他的音乐是主观内向的,带着忧伤的色彩,音乐风格非同一般的具有个性特点,他的某些因素使人清楚的辨认出只属于他;肖邦的旋律基本上是声乐性的,这种旋律提供装饰性的可能性,但却是一种依据和声变化、转调、节奏变化和装饰性变奏的方面的自我发展;肖邦
乔惟进和声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以乔惟进教授的和声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已取得的成果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分析、研究其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和声教学改革的理论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并总结归纳其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阐明自己对和声教学的观点和看法,为以后和声教学提供参考,为全国的和声学教学改革提高和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略进绵薄之力。关键词:和声教学改革 改革理念 改革内容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引言笔者在长期研修和声学的过程中发现,南京艺术学院乔惟进教授在和声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他的和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训练手段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习题写作个案的研究,都具有原创性和可操作性。乔惟进教授曾担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和南京艺术学院附中校长,所涉及的教学对象较广,长期从事本科作曲专业和声主课的教学,并担任作曲专业和声方向的研究生导师,能及时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特别是通过对实践教学,更加体会到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些举措及教学理念非常值得借鉴,他在和声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值得研究。
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和声课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高师音乐和声课面临着课程改革、电脑音乐技术迅速发展等新形势。在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课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软件提高教学水平, 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和声课知识,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解决教学中目前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关 键 词 :电脑音乐技术 高师和声课教学 科学和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从远古时代起,人类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得益于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苹果(MAC)、P
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创新之我见
内容摘要:和声是音乐构成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如何增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学的教学质量,是高师和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关 键 词:和声学教学创新和声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逻辑的严密性、组织的完整性、内容的连贯性、体系的稳定性堪称所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首。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和声是音乐构成要素之一;它结合着旋律、调式、织体、配器、音色、复调等而具有明确的表现作用。[1]在和声学的教学环节和实践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增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学的教学质量,是高师和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教学观念要创新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能力培养。运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努力实现和声课程在音乐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和声课教学不能依靠以往教学经验和习惯,一味地追求规则的沿用,要从教学实践的范例中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和声学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结构特性、和弦之间功能的关系系统;声部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
内容摘要:王日昌著《“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这本教材对传统的和声学教材有所改进。它以较详细的赏析,从“章节安排”“各章内容”“七大特色”“专家鉴定”四个板块,显现了该教材的创新之处,对和声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关 键 词:章节安排 精简化 创新性 学术鉴定《“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下简称《指导》)这本教材是由东北师大音乐学院作曲系王日昌副教授著写,东北师大教材科于2000年3月印刷的。笔者从19岁到33岁,看了不知多少本和声教材,却只有这本教材令笔者赞叹不已!原因是其章节科学合理,内容简洁精炼,脉络清晰明确。一、 章节安排科学、前卫“和声学”是研究各种和弦如何在作曲中应用的学问(鲁兆璋语),那么写“和声教材”就应以和弦种类的由简到繁为章节顺序,才最科学、最前沿。王日昌老师的《指导》的章节顺序正是这样安排的——序论、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副七和弦、副属和弦、置换和弦、变和弦、和弦外音、转调、民族调式和声。每一章节内容的阐述都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二、各章内容明确至极《序论》 对和声学、和
论小型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和声运用
内容摘要:和声学理论知识是进行多声部写作的基础课程,如何在多声部创作中来具体运用好和声实践,是每个初学音乐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和弦的选用、和弦的结构与布局,以及多样性处理低音与终止方面作了一些归纳。关 键 词:音乐创作 针对性 创造性 多样性 和弦在实际音乐创作中如何应用和声,和声学教程是难以概括的。这是因为音乐创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而在和声运用上就有一定的复杂性。苏夏曾出版过一本《和声的技巧》,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曾合著一本《和声应用教程》。虽然两本著作均接触到了一些和声应用问题,但前者只是阐述了一些有关和声技法的表现手法,没有从实际创作中系统地阐述对整首作品如何配置和声。后者的著作所阐述的内容是和声的理论与创作中的桥梁知识,但与真正的具体创作中如何运用和声仍然有一定距离。因此,本文从具体创作角度出发,特从如下几个方面归纳和声的应用问题。一、针对性选择和弦和弦的选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一般来说是根据旋律的走向、风格、意境所决定的,具体作法上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灵活性选择和弦
高师和声学教学
“目前,我国和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滞后我国音乐事业特别是专业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和声学对于我国以“线性”音乐思维方式为主的学生来说,就必须强调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对音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 长期以来,高师和声学教学在“纯理论”的状态下繁衍。作为高师音乐专业基础理论课,如何走出低谷,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是和声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和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等。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完善,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构建起适应于时代发展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和声学教学体系。 一、和声学教学滞后的原因 1996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当时参加学习的共有全国各地音乐专业教师近40人。在和声学的学习中,绝大多数教师对基础和声学掌握得不够理想,因此在深入学习和声时力不从心。反思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和声学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学方法
传统和声的另类演绎
内容摘要 :文章以《小提琴协奏曲》为例,对菲利普·格拉斯从传统和声的角度出发,在终止式的处理与和弦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旨在说明传统和声在简约作品中的作用与地位。关 键 词 :菲利普·格拉斯简约派传统和声终止式和弦连接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是美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最重要的简约派作曲家之一,迄今为止,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管弦乐作品、室内乐作品、声乐作品以及众多的电影音乐,尤其是他对歌剧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更是在古典音乐史上挥洒出浓重的一笔;同时,他的和声语言也别具特色,尤其在终止式的处理与和弦连接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些特点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均有所体现。《小提琴协奏曲》是受“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American Composers’Orchestra)的委托创作于1987年,共分为三个乐章,采用传统管弦乐队编制,由于它没有像菲利普·格拉斯其他的作品那样加入大量的电声乐器而营造出华丽浓重的气氛,因此显得极为细腻与清新。 这部作品在和声运用方面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止式方面: 这是构成第一乐章序奏部分的两个模进乐句的终止式,其和弦结构与正格终
试析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前奏曲”的和声特性
内容摘要:文章对德彪西《为钢琴而作》这部乐曲的前奏曲的几个具有重要特色的和声进行分析,说明了其印象主义风格的和声特性。关 键 词:德彪西 《为钢琴而作》 和声材料 和声特性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音乐体系经历了古典——浪漫——浪漫后期——十二音体系这四个变化阶段。17世纪中期,以巴赫为代表的大小调传统和声占了很大部分。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这种传统和声更是充分地应用于贝多芬后期、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中。当体系被过分利用后,作曲家就期望出现一种新音响。从巴赫发展到贝多芬,再从贝多芬以后派生出两个方面的发展。一个是德国的,从瓦格纳到勋伯格;另一个是法国的德彪西。勋伯格早期称为表现主义,德彪西称为浪漫主义。这时期的音乐出现了大量的远关系转调、调性连接,它并不是沿着大小调的路子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的核心是属主关系,而印象主义的和声曲式与古典主义相违背。即使低音有纯四度存在,也绝不是属主关系,不能确立中心。德彪西对调性作用采取回避的方法,但他的音乐还是有调性,调的中心还是存在的,似乎还是古典风格,因此产生一种新的乐风。德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