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如何培养高师音乐学学生对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肖吉亚  2009-12-15

【摘 要】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全国各高校师范专业大体都设置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相关必修课程。然而目前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佳。本文将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音乐教育类课程 培养 学习兴趣

一、原因分析

1.教学模式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适应,师讲生听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一般都接受过多年的声乐、器乐或舞蹈等专业技能训练,其训练方式显然不同于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方式,而且,之前对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模式等可谓知之甚少。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授课方式基本上以师讲生听模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我看来,它比较适合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并渴望在教育学理论上有进一步提高的学习者进行学习。而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授课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发展,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音乐教育类课程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奈而必须的选择。

2.一部分教师不尊重学生,教学态度趾高气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表达方式上的非语义性、情感性、传情性等特征使音乐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听觉上的音乐信息更加敏感、更有兴趣,对比较静态的文字信息往往缺乏求知欲。所以,大多数音乐学习者在文学等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不如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现况,一部分教师并不尊重学生,认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底蕴差,学习态度懒散、不认真,并在教学中表现出趾高气扬的教学态度,这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自卑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考试结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

实行学分制以来,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甚至包括许多教师在内只关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以及每学科的结业考试成绩,而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没能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共融体而大大影响了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这显然没有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对音乐教育哲学知识的学习与认识

当代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提出:音乐教育哲学是关于一个领域的本质和价值的一整套根本信仰。所以对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理解,是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也必将震撼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心灵,并更有力的支持与指导音乐教育实践。

(1)音乐教育存在的独特价值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同语言、数学相比,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的使人的心灵迸发出火花。音乐教育也正是通过这种情感——体验(审美)的方式,使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并受到感染与熏陶。所以音乐艺术其重要、独特的存在价值是语言、数学等逻辑思维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基于认知作用与方式的不同,它的认识价值等同于这些被社会认可的传统重要学科。

(2)音乐教育存在的文化价值

在“地球村”的比喻提出以后,音乐教育担负起传承世界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不能只用一种音乐形式的审美标准来评判不同音乐形式的文化价值,要以一种宽容的学习态度接纳与对待各种不同音乐形式的价值与美。在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问题上,教师应从新的高度深入学习,并设法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学生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偏见与片面认识。 2.改变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性教育的真正受益者

根据对音乐教育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教师应首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以培养兴趣为主,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主体性教育这个概念与教育模式虽已提出多年,但要想使学生们真正成为它的受益者,还应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措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们自学、讨论、提问、完成课外作业、进行社会调查等学习方式为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越多,和教师的交流、互动越多,整个课堂气氛才能越来越和谐热烈,才能更大限度的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更能激起他们产生学习欲望与兴趣。并且每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过多,要给学生们进行反省思维的时间,学习内容的设置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超出学生们的接收能力范围。

3.重视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校评价制度

知识的学习是个连接性的过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相关课程的评价方式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它一般在学期末进行。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没有连接性,所以往往是越往后越学不懂、越没有学习兴趣。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基本只能通过期末考试的总结性评价来进行衡量。

就现状来看,教师应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连续性与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形成。具体做法为每堂课应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回忆并巩固学生们在上堂课学到的内容,之后在本堂课上课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实现教学反馈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在每个学期之间要进行多次教学内容的横向与纵向上的链接,使三种教学评价模式综合发生作用。

4.通过对音乐教育类课程价值的拓展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自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身为一名眼界开阔、拥有包容精神的当代音乐教育学教师,还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其课程体系在其他方面对人的发展更有促进意义的更深层次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们思考、并进行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们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能逐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等,这些能力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更应该通过你的引导与精心设计使学生乐于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来主动使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断得到提高,真正从观念上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自我改造与提升。

三、结语

音乐教育类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应该说才刚刚开始,关于如何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讨论将会一直进行下去。本文旨在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逐步加强与推进做一点微薄的研究工作,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充分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奉献我们的力量。

[1][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美]威廉.M安德森,帕特丽夏.希汉.坎贝尔著,曹水青、刘坤译.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4]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5]教育研究编辑部.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教育研究,2008,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