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农村人口变化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张盛仁  2009-09-25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的态势,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湖北省农村相关方面的调查表明,农村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超编与短缺并存”的矛盾;造成规模“过大”与“过小”并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要做到:坚持公平优先,实现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合理调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保证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人口;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日益显现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这一方面为实现全免费的、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对现有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进行调整,包括对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的调控。因此,需要充分把握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以便对农村教育结构网点分布作切合实际的调整和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的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和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农村学龄人口变动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人口变化与教育资源配置

(一)人口变化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

人口的整体规模、年龄和性别构成及其变动,是决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有可能打破人口与教育之间的平衡关系。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学校规模往往过小,生均教育投资就高,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浪费,同时也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近而影响教育经济效益的形成。反之,人口密度大,学校规模就大,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益十分明显,但规模过大,不利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和教育信息反馈,也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会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学龄人口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教育规模、教育投资及其配置以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所以,学龄人口变化是制订教育发展规划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也只有考虑学龄人口变化的教育发展规划才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二)农村学龄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下降以及劳动力流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明显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湖北省从2000年到2005年这6年间小学适龄人口总量呈减少趋势,而且2004年到2005年之间的减幅较大。这直接导致了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的减少。

小学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对城乡学生的比较,能帮助我们把握农村学生减少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城镇的小学生数量变化和农村的小学生数量变化都呈下降趋势,城镇的初中生数量变化和农村的初中生数量变化差别较大,城镇的初中生数量是先上升后下降,农村的初中生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2003年是一个分割的临界点。2000~2005年城镇小学生的减少比例为32.3%,同期农村小学生的相应比例为39.2%。

(三)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如表3所示,从2000年开始,湖北省农村小学数量每年都有大幅度下降,2002年更是达到了3336所之多,仅仅6年之内,农村小学共减少7843所,相当于2000年小学总数的41.5%。虽然农村初中近期尚未受到学龄人口减少的冲击,但可以预计在未来5~10年中,农村初中必然面临学龄人口的影响,及时制订相关政策刻不容缓。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教师分布存在着城乡“贫富不均”的现象。以宜城市近5年为例,全市教职工数每年平均递减上百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证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在与宜城市多名学校校长的座谈及教师访谈中得知,现在农村学校基本上都存在教师人数紧缺的现象,教师的任务很重,通常是一个教师带几个班的课程教学任务或是一个班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几乎每个教师都在跨年级、跨学科教学。

相当一部分乡中学,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缺乏专业教师。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都兼职承担多门学科的课程教学,其中有许多课程并不是自己的专业所学,这种现象在小学中尤为明显(参见表4)。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对于“您所在学校最缺乏的教育资源”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由于长期供给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状况。而当前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又带来了学校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等新问题,要提高农村教育的供给水平,不仅要提高教育资源供给总量,更要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免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二、农村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湖北省农村学龄人口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并且已经对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有些方面的影响已经成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超编与短缺并存”的矛盾

农村人口及学龄人口变化对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调整有着巨大影响,存在“超编与短缺并存”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农村学龄人口高峰的退出,按照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2007年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师,在2001年基础上需要减少60%和33.4%。这种状况,将在几年后给农村学校的教师分流问题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存在结构性缺编。在教师定编过程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一是人员编制过紧,教师缺额大。各地普遍反映存在“编制过紧”问题,导致许多新教师进不来;二是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因编制问题无法补充青年教师。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存在老龄化倾向。据调查了解,越是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越严重;越是偏远的乡镇,教师老龄化越严重。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此外,还存在教师流失等现象。

(二)规模“过大”与“过小”并存的矛盾

学校和班级规模过大,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反之,学校规模过小,班额不足,单位办学成本就高,导致规模效益和资源使用率低。小班额主要集中在小学,据调查研究表明,自2000年开始25人以下的班级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25%以上;尽管大班额有所减少,但到2004年超过66人的小学班级数仍占了8.9%,46~65人的班级数量占了近三分之一。大班额问题是目前初中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大多数地方一个班有六、七十人,少数学校有的高达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人。2000年,湖北省初中班额51人以上的只有29.9%,而2004年66人以上就已经占到53.9%,56~65人的班级也达到23.0%。

通过与2000年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主要是由学龄人口减少后学校布局调整造成的,也可以说是发挥了学校布局调整后的规模效益,但是这种班级规模结构不够合理,容易造成教师负担过重,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变动,直接对城镇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城镇的问题也对城镇全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因为农村适龄人口的变动,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城镇(包括农民工子弟),必然要求城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作出调整。

三、对策建议

农村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科学规划,按照“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一是建立在对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教育经费、班级规模、专任教师以及固定资产等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对由于农村人口变动可能带来的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要尽早谋划。确保义务教育的质量。

二是坚持公平优先,实现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投入方面,应该制订全国统一的、城乡一致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公用经费投入标准。逐步实现校舍、教学设备与信息技术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同时各地可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

三是合理调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对湖北省的教育资源现状进行的分析来看,对农村中小学的网点布局进行调整仍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结合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目前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学校领导力量进行重新调整;第二,对撤并学校原有教师进行优化组合;第三,撤并后空余的校舍做妥当安排,保证教育资源不流失;第四,要使经撤并调整后的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得到保障;第五,应注意解决学生到外村就学等实际的细节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村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合理调配教育资源,防止教育资源流失,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四是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农村学龄人口的变动直接导致大量的校舍等教育资源闲置,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建议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确立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益共享原则。目前农村社区教育可以考虑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大力开展各种校内外教育活动;第二,大力开展满足社区成员经济、文化与生活需要的多种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活动;第三,开展社区成员需要的一些特殊教育活动,如老年人教育、环境教育及法制教育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