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的现状比较分析

张雪霞  2009-12-03

【摘 要】重庆是一个二元结构极为突出的直辖市,农村人口、农村学生人数都占很大的比例,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是重点,但农村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本文就主要从重庆市城乡群众居民体育这个方面的现状分析重庆市城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体育 现状 比较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强国强体,提高国家实力的百年大计,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研究重庆城乡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目的是找出适合重庆城乡体育的发展方向,为重庆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期对西部地区体育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从这次对农村参加体育锻炼的520人的调查显示:男性锻炼者421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80.96%;女性锻炼者99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19.04%;其中年龄主要集中在6—23岁,以青少年为主,占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64.1%,老年人为153人,占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29.4%。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93.5%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很少。对重庆市城区居民群众的610人的调查中显示:男性锻炼者296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48.5%,女性锻炼者314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51.5%,参加体育锻炼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比例以中老年人为主。

调查统计的数据结果表明:城市与农村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与他们的体育意识、受教育水平、工作生活的方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对比

农村居民在时间的安排上较大程度受到农村季节性生产劳动的影响,有较大随意性和无固定规律的特点。调查结果:有 61.8%的人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有19.3%的人有充足时间进行体育锻炼;53.5%的人每周锻炼不超过1次,多数人每次锻炼不足30分钟,而且有 42.7%的人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定,随意性很强,农闲是锻炼的高峰期 (达到58.2%)。农村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这主要与农村的生活特征联系比较紧密所致。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有少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这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一致。每周锻炼次数主要集中在 1次和 2次,3次以上的只占21.8%,但他们每次锻炼是时间大部分人都超过了30分钟。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是明显不同的,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特征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3.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场所的选择

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在场所选择上63.6%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不固定,常常选择在晒谷场、自家庭院、小树丛林等。对邻近的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开放体育场所是广大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的最佳地点,但目前完全开放的只有26.5%。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带发的“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推行,使学校,特别是相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所以,利用农村学校师资和场地设施推动农村体育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周边区县农村几乎没有商业性健身活动场所,这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以及群众体育意识淡薄有关。

城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主要是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自家庭院、单位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社区体育设施、树林河边、公路街道等。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二者已占58.87%,说明重庆市近几年里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市政府近年来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重庆市主城区近几年着力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两江四岸工程配套全民健身场地 62个,新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重庆市的社区体育近几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 4.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项目选择

重庆市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方式呈现如下状况:独自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参加体育辅导站锻炼,他们主要以“独自锻炼”和“乡村组织锻炼”主,因为该地区的农村建立起村体育辅导站和俱乐部还非常少见,所以导致参加体育辅导站方式锻炼的人也相当少。在项目选择上,农村居民选择了散步、慢跑、跳绳、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活动。这也就更进一步证明了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以及在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对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方式的调查中发现:独自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参加体育培训班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在项目的选择调查中,选择比较多的是散步慢跑,其次是旅游、交谊舞、羽毛球、气功太极拳、网球、健美操等。表明重庆市居民日常体育锻炼是以小型多样的健身、保健、娱乐项目为主,选择的活动项目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健身的需要。但是只有84.2%的社区居民选择健身路径,也说明重庆市健身路径建设值得思考。总的来讲,重庆市社区体育方式已由过去单一的体育竞赛为主向多形式的群体活动转变,这与我国城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特征大体一致。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活动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是城市更方便些,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而农村居民相对要受的外界环境的限制。在项目的选择上差别就比较大些,农村居民还是参加些比较传统的、对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的体育活动,城市居民选择的项目更广泛、对场地设施要求相对高些的运动城市,这也是城市与农村最大的差别。

5.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情况

农村居民除家庭日常消费外,最主要的消费支出为:盖房子、添置家用电器、家具、支付子女教育费用、医疗保险、日常开支,体育、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都是比较次要。说明重庆农村经济较为落后,人们消费能力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

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与我国发达地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统计资料显示,重庆市2005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4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23元,由此看出,体育消费的潜力还非常大。他们在体育消费上主要表现在: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彩票、观看体育比赛、订阅体育报刊、购买健身器材、体育旅游等。

总之,农村居民在体育活动中几乎是没有经费投资,他们是用最原始的活动方式、穿日常是服装进行体育活动,城市居民在体育活动上的消费更细、计划的更周详。这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体育意识等有关。

重庆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格局。体育事业受社会总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呈现出以城市带动农村的特点,城乡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差异对农村体育的制约性;教育政策、人们受教育程度问题以至于影响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现有的条件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

对目前的状况,政府有必要制定城乡体育教育统筹发展相关政策,努力把农村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将农村体育的投入纳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中,以保证每年有适当比例的经费来源,为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助,将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改善体育锻炼活动的现有条件。

以上是从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体育锻炼时场所的选择、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项目选择、体育消费情况几个方面,来对比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城区、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和谐社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背景下,要缩小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差距,必须建立农村与城区之间的交流机制,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社区与村落之间对口扶持与帮助,其主要举措包括:农村定期派遣有一定基础的体育爱好者到城区社区学习交流,参观优秀社区指导员指导体育活动,城区社区定期派遣体育社区指导员到农村指导体育锻炼;双方定时开展体育联谊活动,彼此学习先进经验;城市社区可利用的体育资源通过网络传递到农村,实现体育资源公平、公开化,促进城乡体育活动一体化;双方体育爱好者之间广泛开展体育交流活动,如各项目运动队友谊比赛等;城区也可以将部分闲置的体育器材用于支援农村体育,这些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区与农村体育的差距,促进城乡体育的发展,提高城乡体育的整体水平。

[1]赵云书.重庆市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 89-94.

[2]刘官元等.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15-18.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9(1):4-7.

[4]胡健,徐钢,罗韵.重庆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5.

[5]刘芳.重庆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608 - 61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