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怎样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赵宇杰  2012-10-09

课标指出,设置是指由文本和预料的学生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生成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生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重视预先的设置,而往往忽视课堂的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也就是说在教学的任何环节,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预设和生成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设学生的知识储备至关重要。

在讲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时,我预设的教学流程是:先导入新课,然后学生带着自学问题自学;接下来学生展示自学情况,我再做点拨;在此基础上,学生强化记忆,然后当堂完成作业。课后,大家的整体感觉是环节衔接自然、引导及时、重难点突出、归纳总结到位。但是,个别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环节:你最喜欢四大名著中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这个问题我预设在新课导入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导入新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大家的答案最终都聚焦在《西游记》上,另外三部名著则没有人回答。

反思: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公开课的原因吧,学生放不开,只挑稳妥的回答;但更主要的,是课前我没有充分了解到的,学生对四大名著阅读并不多,只是来自对影视的感知。所以,所谈的内容不多。

课下,我认真反思,教师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不仅仅要准备教材,不仅仅用自己的理解去面对学生,更应该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状态。 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题:“你能说出《水浒传》中谁的绰号?”“曹操真的是奸臣吗?” “你喜欢孙悟空的理由是什么呢?”“你觉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大吗?”这些话题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找到学生的切入点,学生的思维会很快活跃。尤其是最后一问,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者,走近作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后面几个班级的授课中,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重点,又学得轻松、愉快,达标率明显提高。至此,我深深体会到“高效课堂”的深层含义。

二、合理设计问题,从容不迫,应对生成。

我在讲授《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这一课内容时,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由于备课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具体学情,导致自学思考题设计不合理,便出现了下面这一幕:上课经导入后进入学生自学环节,我向学生展示的自学思考题第一题是“简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二题是“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自学结束后,我向学生提问这两个问题,但全班学生没有一人能回答准确的,课堂顿时沉闷起来,学生茫然,我也顿时手足无措。猛然意识到以前都是把问题分解后让学生回答,而今天是直接让学生概括回答问题,显然不符合以往的学情。怎么办?显然不能很快解决这两道题,换其他题也来不及,再说打乱节奏会让课堂更杂乱无章,我的心里异常焦急------短短的五分钟,我一边提问着不知如何回答的学生,一边急促的思考着应对措施,突然眼前一亮,顿时有了主意,反正这节课我让学生陷入了思考盲区,不如就让学生们“集中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于是,我快速让学生前后四个人结成一小组来讨论,讨论完以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陈述本小组的答案,看哪一小组表达的最到位,最准确。任务一下达,学生顿时激烈的讨论起来,规定时间到后,每个小组都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比如----“郑成功收台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率大军到台湾西海岸,包围赤嵌楼荷兰侵略者,断绝与外界联系,打败对方。第二阶段包围台湾城,击毙荷兰头目揆一,收复台湾。”还有的小组以地图说明:“第一阶段攻打的是台南,第二阶段攻打的是今天的台北。”关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小组说元朝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有的小组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时我及时的做了总结归纳: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今台湾)加强了两岸关系,后来元朝加强了对该地区管理,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所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台湾的企图我们坚决不答应,都是不会得逞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时学生跟着我又群情激昂起来……

看到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学习,破解了刚才还发愁的难题,我会心的笑了,无比的愉悦。因为平时我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不多,这真是一堂意外生成的课。

三、让学生敢于质疑、不失时机实现生成。

我在讲授《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时,由于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我的课前准备很充分,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关注了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效果良好。

我的教学设计大致是:学生自学整篇课文后快速回答问题,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让其他学生纠错并让其重复回答,教师随后点拨自学思考题中的重点、难点。如“五胡进中原”肥水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介绍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知识储备后,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很快就找出了答案。这时我正准备让学生做课堂训练巩固知识时,很多学生问我“老师,这一课朝代太多,能不能给我们串讲一下,做一个总结。”听了学生的话,我灵机一动,不由自主的调动了一下我的知识储备,微笑着请同学们和我做一个互动,一起说一段顺口溜:“东汉到末年,五胡进中原。都是晋惠帝的错,八王之乱惹的祸。哎,没办法,五胡就进了中原,哎,没办法,前秦和东晋在淝水就开了战,哎,没办法,北方人就开始了南迁。”就这样,学生们一边跟我说着,一边笑着。最后都说这节课记得最牢固。学生敢就文章的“关键点”“疑惑处”“重难点”“模糊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真是难能可贵呀,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

总之,通过以上实例我认识到:历史课堂有时的精彩尽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出现在预设之外、生成之中,预设永远不会达到顶点。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让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让动态的生成促进有效地预设。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使历史课堂教学向高效进军,使学生学习的旅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