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邓小平的新闻传播思想

陈辰  2012-01-10

【摘要】本文大致归纳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报纸的条件、报纸的作用以及在办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论述,简要勾勒了小平同志的新闻传播思想。 【关键词】邓小平 新闻传播 传播思想 一、办好报纸的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党的领导 邓小平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接着又说,“这三条离开了领导也搞不好,报纸就没有力量,容易变成‘有闻必录’。所以办好报纸的前提在领导。”由此可见邓小平所论述的办好报纸的条件是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并做到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统一的“四位一体”的这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四者中缺少任何一个都影响报纸作用的发挥。从另一方面说,也就是要求新闻报道在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的基础上不能放弃“导”的工作,在特殊情况下(战争、疫情等突发事件和危机关头)更要主要的做好“导”的工作。梁启超曾论述过报纸是“主客观的统一”,有主观而无客观、有客观而无主观都不能称其为报纸。党的报纸就应该理直气壮的宣传党和人民的思想意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什么叫“结合实际”呢?邓小平说:“要办好地方报纸。……当然,需要办大报的地方(大城市)必须办大报,但不是都要办大报。”这就是要结合实际,不能“一刀切”,把“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农村地区或一些小城镇办大报是浪费,在大城市办小报又没有实际效果,都是不可取的。另外一个实例也很能生动的说明怎样才能做到“结合实际”?这即是邓小平在有关如何报道四川剿匪方面的新闻时所说的:“剿匪方面,四川剿匪有很多很好经验,报纸要报道,但又不能让土匪完全了解我们的战术。报纸要宣传剿匪政策,宽大与镇压相结合。”报纸的工作要“巨细”有别,在事态正在发展且状况繁杂不明的情况下,过细的报道可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而如果事实已明,报纸再无关痛痒的空发宏论也必然适得其反。 而在如何“联系群众”方面,邓小平则指出:“报纸要组织学习、讨论,使党内党外都知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大家都学习了,了解了,就不允许干部乱干了,对整个领导有好处。”报纸及其他媒介是联系群众、沟通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巩固政权,要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反之,要办好报纸,脱离群众是万不可能的。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件的重要性,邓小平则强调:“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弄清是非的问题,“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弄得很明确。”例如,邓小平在引用《新华日报》发表的一篇关于剿匪中情况的专论时说:“内容主要是批评。正确不正确?也正确。合不合时宜?不合时宜。正确与否要考虑到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来判断。在剿匪已经有了成绩,部队又很艰苦努力的情况下,主要去批评就不合时宜了。放在一个月以前则刚合时宜。”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注意把握时机、尺度等问题,“现在报纸的影响比过去大了,有些不正确的东西在报上一表扬,就糟了。” 二、邓小平论述报纸的作用 1、笔杆子、枪杆子,革命要靠两杆子 1930年3月,在攻打靖西县前,邓小平对官兵讲话中说:“我们红军每一个战士都要学会使用两杆枪,除了手中的武器,还要掌握一杆宣传的武器,做到是一个战斗员,同时又是一个宣传员。”到了1950年5月16日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子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此外“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 2、批评与监督的功能 邓小平经常引用报纸上的论述与观点来说明问题,十分重视报纸的批评与监督的功能。如邓小平曾引用《新华日报》华北版五月三日社论中的两句话:“既少作高深的研究,又未深入群众底层。”用此来说明我们文化工作的缺点。但是报纸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批评的作用就必须倡导大家办种类不同的报纸。邓小平说:“从领导来看,办报是大家办报,从新闻工作者自己来看,也是大家办报。报纸真的同实际、同群众联系好了,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 3、宣传教育的功能 谈宣传教育功能自然可分为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来考察。在对内宣传教育中,邓小平首先是要求我们的党及其报刊要定好位,明确基本的传播任务。他说:“我们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传播者与实行者。”这是1941年5月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上所提出的,在当时无疑是必要的、正确的。接着邓小平又把“宣传队”(包括党员队伍、报纸广播等)定位为“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与“学校”。他说:“宣传队是部队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又说,“宣传队是培养干部的学校”其实,“宣传队”无疑也是教育人民,培养新中国的新公民的“基本队伍”和“学校”。由此可见,邓小平看到了报纸以及其他的传播形式有着强大的宣传与教育的功能。 在对外宣传方面,邓小平首先敏锐的发现了问题,“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极微弱,‘打哑巴仗’的现象严重存在,经常用各种方法对外宣传我们的战斗生活大为不够。我们虽设有随军记者,但由于大部分记者兼管编辑,以致影响了新闻采访工作”那么怎样处理这一问题呢?邓小平指出:“必须用一切办法和尽一切可能供给友军以文化食粮即书报和宣传品,考究输送的技巧。设法组织互相参观互相观摩,融洽与友军的感情,扩大交朋友工作。”当然必须“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文艺作品、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摄影、绘画等,把我们真实的战斗生活反映到国际上去,流传到华侨中去,传播到大后方。”只有对内、对外“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使人民战争的基础更广泛,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早日完成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文明的伟大事业。 三、运用报刊时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害,关键就是要做好“趋利避害”的工作。虽然报刊有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但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也会出现各种弊端。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军队的整顿任务》中指出军队中存在“肿、散、骄、奢、懒”的问题,在批评“懒”时说,有些领导干部开会“写的稿子都是照着报纸抄的,那不是八股?”报刊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总是“居庙堂之高”而不能做一些“经常性工作”,仅仅依靠报纸获取信息,又靠报纸传达信息,缺少了和群众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信息在经过报纸进行传播后误差是必然存在的,小事不去查察,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今天来说,我们依然要注意这一情况,不能迷信技术,迷信媒介的宣传动员以及教育功能,很多事情(甚至绝大多数事情)还是要靠党员身体力行的去宣传、调查、解决,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于此,邓小平强调指出:“深入细致的工作”也是我党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强大武器,“我们甚至做一些事情可以不登报也能搞好。禁鸦片烟,不登报,完成了;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不登报,完成了。这就是家喻户晓。所谓家喻户晓,就是一种又是热闹的事情,又是极端细致的事情。所以,我们主要是做细致的工作,深入的工作。” 参考文献 ①②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199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