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企业文化:理论的荒谬导致实践的荒唐

汪春风  2013-07-26

当年神秀与慧能的精彩对话,最能代表这种境界的差异。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则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将菩提树和明镜台当作佛,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佛之本性。慧能才是真正领悟了佛的含义,参悟到佛绝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现在很多咨询公司的专家大师,也在竭力为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提炼理念,编制手册,制定口号,设计形象,并且落地深植。这些所谓的专家大师,其实也和神秀一样,把这些具体的东西当作企业文化了。很多企业也乐意接受这种企业文化,尤其是那些大型国企。因为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文化装修效果,因为国企有的是冤枉钱,不怕当这种冤大头。越是名气大的专家大师,越是实战案例多的咨询公司,就越能得到他们的亲睐,这样他们可以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所以,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企业文化,在中国特别流行时尚。受害最深的是那些民营企业,他们被这些文化装修公司骗得晕头转向,劳民伤财,鸡飞狗跳,甚至倾家荡产。

我们不需要去钻研企业文化的定义,那些咬文嚼字的功夫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看看现实中各种变了味的企业文化,就知道现有企业文化理论的荒谬了。企业文化本质是一种活的机制,是企业经营过程内在的道德规律,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命脉所在。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可以做出来的,人们所说的那些东西,比如理念,愿景,核心价值观,制度,形象,都只不过是它一时的表象。如果说企业人经营过程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企业文化就是赋予河流生命的机制,而浪花和漩涡只是一时的表象。企业的经营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伴随存在的企业文化,每时每刻也在变化。当人们把企业文化“做”出来时,实际上就是把它僵化了,固化了,物化了。现在很多人就是把浪花和漩涡当作企业文化,而把其是一种活的机制的本质给忽视了。很多企业都是在人为制造浪花和漩涡,以此表明自己有文化。这就完全脱离了企业经营实际,是一种虚假的企业文化。正因为如此本末倒置,才有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怪象。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经营过程服务的,必须围绕这个主轴发挥作用。离开了企业经营,企业文化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企业文化发挥六种机制:动力机制,引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这些机制确保企业经营过程顺利进行。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做到三个有利于:1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2 有利于赢得市场竞争。3 有利于保持生机活力。前两点人们容易认同理解,第三点则是当今大多企业文化最缺乏的。正是因为把企业文化当成各种具体的东西,忘记了它是一种活的机制,所以才会有下面各种变了味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就是使企业经营失去了生机活力。员工在这种企业里,普遍感到压抑窒息,对这类所谓的企业文化非常反感抵触。

企业文化建设伴随企业经营,因此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次建设终身不变,一锤子买卖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违背企业文化本质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企业把自己的文化编成手册的时候,其实已经脱离当前的现实了。用这样的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只能是作茧自缚,甚至是作法自毙。因此,与其把注意力放在企业文化上,不如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文化机制上。只有机制才是与时俱进万古长青的,而企业文化本身则是“诞生即死亡”,从它被说出来写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命中注定过时淘汰了。特别是那些用经典套路“制作”出来的企业文化,在它们形成文字的那一刻,就应该被扔进废纸堆里了。

现在的企业文化理论之所以荒谬,就是因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向企业文化本身的建设,忽视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机制之本质。由于重点放在企业文化的提炼、编写、宣贯、落地上,因此这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完全脱节。除了前面所说的那种门面装修文化之外,还有笔下文化,墙上文化,嘴巴文化,口号文化,应付文化,招牌文化,变态文化,奴才文化,洗脑文化,家长文化,寨主文化,老板文化,两张皮文化,黑社会文化,空中楼阁文化,纳粹法西斯文化,恐怖特务文化,专制独裁文化等等。如果这些企业文化,仅仅浮在表面倒也罢了。可是不少企业本来的道德和命脉,也就是内在活的机制,却被这样的企业文化生生割断和扼杀,使企业失去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反而加速了企业的衰败和死亡。

凡是尊从三个有利于的,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凡是违背三个有利于的,就是虚假的甚至有害的企业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就应该着力于活的机制培育上,即围绕企业经营过程,发挥其动力、引导、保障、评价、学习、创新的六大作用,解决企业经营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具体、最细微的实际问题。这个作用是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也就是执行现有文化和督导变革文化之间的平衡。很多企业文化都强调落地深植,也就是强调执行的力量,却忽视了督导的力量,使得企业文化变成了照本宣科的僵化条文,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变革活力。如果没有这两种力量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企业文化要么僵化保守死气沉沉,要么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这就是当前企业文化变味的根本原因。是否具备实施这种双轨制,是判断企业文化真假的决定性指标。

抓住企业文化机制,就是抓住企业文化本质,也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根本。以此反观现在流行的各类企业文化,就不难发现其错误的原因所在。正是荒谬的理论,导致了荒唐的实践。只要不从理论上根本推翻谬误,就不可能彻底消灭现实中的荒唐。只有从企业文化机制入手,才能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伴随企业经营,如影随形共同发展,而不是一暴十寒一劳永逸。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维护生机活力,而不是什么强行落地深植。就像培育一朵鲜花一样,要让鲜花自发健康生长,而不要揠苗助长削足适履。只有让企业形成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化机制,企业才能有不断充实完善企业文化,不会因为企业规模、实力、环境、人员等变化,导致企业文化断断续续,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中小企业一开始还有一点“企业文化”,一旦做大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完全失去了方向和掌控能力。还有的企业文化只能生存于自我封闭的环境,一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冲击,就立刻土崩瓦解。有些企业没有文化时活的很好,一搞企业文化反而丧失生机活力。这种文化稀释现象,文化孤岛现象,文化窒息现象,根源就在于缺乏机制。任何文化都是短暂的,只有机制才是永恒的。

企业文化是一种活的机制。正确的企业文化理论,应该围绕机制这个中心来设计。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围绕机制这个中心来实施。只有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彻底消除当前企业文化领域的各种怪象,才能根本解决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长期困惑。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回答的。但这是一个方向,也是唯一正确而可行的方向。企业文化只有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才能救赎自己曾经的错误和罪孽。中国历史上受到各种洋理论学说的危害很多,企业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只要是脱离了企业经营实际,脱离了企业文化机制这个中心,背离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标准,任何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学说、定义、实践都是错误的,有害的。现在还有大量的文化装修工,大量的文化装修公司,继续秉持着错误的理论,操持着错误的实践,继续误导甚至危害中国的企业。应该是到了大家彻底清醒觉悟的时候了。

新浪博客《猫儿眼企业文化评论》。QQ群208878783做一个有文化的现代人。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