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
张国钧 2012-03-09
[论文摘要]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不可扭转的趋势,其随之而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给大学生的文化追求、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困惑。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多元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在批判反思中实现多元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和交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大学生走出多元文化选择的困境,引导他们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文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多元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
其一,大学生文化选择的困惑。在我国大学校园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相互交汇融合在一起,使大学生目不暇接,感到迷惘、困惑、无从选择,不知吸取什么样的文化来作为自己成长的精神力量。
其二,大学生思想的困惑。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深层精神文化问题受到严重冲击,其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混乱、迷失和困惑的状态中,具体表现为:
1.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国家利用东西方交往的各种途径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思想开放、活跃且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诱惑。他们崇尚西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理想的“自我实现”,最终则把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想抛在一旁,甚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怀疑和漠视的心理。
2.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客观上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在这一文化形态中。外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疏离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生活观、交往观和公平观,使之对民族文化和既有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产生动摇和怀疑。例如,许多大学生喜欢过西方的圣诞节和情人节,有很多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咂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通字顺。从这一现象上说,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已呈现出弱化的趋向。也就是说,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缺乏应有的认同和自豪,而对西方文化逐步走向认同和依赖。
3.对庸俗文化的低级迎合。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一些色情、暴力、自杀、吸毒等文字、图像和视频也开始在网络中大肆传播,还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大量散播反社会主义、反政府、反人民的言论。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其文化批判、辨别、分析和选择的能力还较为低下,特别容易受各种不良文化信息的侵害。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徇情、暴力、凶杀和自杀等现象此起彼伏,也再一次警示我们,如果任其庸俗、腐朽和各种落后的文化泛滥,不加批判和澄明,将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越来越低俗,从而丧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通过多元文化概念的比较研究,促进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反思的能力,以使他们真正地达到对多元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文化反思,就是文化以自身为批判对象反过来思之。也就是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使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能够被大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把高校大学生从非主流文化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为此,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当今中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本民族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审慎处理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用反思的目光审视各类文化信息,并从中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文化选择。首先,我们要让大学生搞清楚什么是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其次,要让大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含义就是指文化的多样性,其主要内涵就是指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文化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多样性是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征。(2)兼容并蓄是多元文化发展的方式。(3)共存与融合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构成的格局主要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的西方文化三个大的方面。其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发展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突出强调以科学、民主和自由精神为特征的个体主义文化。通过对以上三大文化概念的辨析,最终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对多元文化内涵的自觉和反思,对主流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对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继承”,对外来文化要进行“去粗取精”,从而实现对未来文化的“积极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反思和批判两种错误的文化倾向,来提高大学生对多元文化发展的自觉判断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星现出加速对话、交融的必然趋势。其中有两种文化倾向值得我们反思和批判:第一,“文化霸权主义”倾向。西方某些国家推行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的一元化,大搞“文化霸权主义”。主要表现就是把本国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全盘推行到另一国家去,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选择标准来统一世界,这是一种很可怕和危险的文化倾向。试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文化变成一元化,那么世界各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永远也恢复不起来。第二,“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世界上一些落后的国家为了保护自己本国的文化,抵制一切外来的东西,不积极对外交往,形成文化孤立主义。这种文化既没有更新,也不可能创新。因为一个国家,如果不主动地向外界吸取新的文化元素,就像种子没有水没有阳光一样很难生长。这正如法国文化专家路易多洛所指出的那样,“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而且,全人类都把文化的多样性看作是一种财富”。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种文化倾向对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都是不利的。而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应该主动、积极地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扬弃霸权和保守的文化,主动改造我们传统文化中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给我国传统文化注入具有蓬勃向上的时代元素,真正营造出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体”、中国民族文化为“根”、外来文化为“用”的和谐文化的氛围。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建立与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对文化的辨别力和选择力,使大学生在横向的文化比较与纵向的文明传承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
三、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当今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正像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那样,“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审时度势,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化困惑为机遇,化机遇为动力,及时调整多元文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取向。具体而言: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意识。新时期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在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上,强调不同思想和文化的彼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相借鉴、和谐发展。应充分发挥文化的选择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文化选择机制,要重视和增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著名高等教育理论家潘懋元教授指出,“文化功能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在于谋生,而在于化人。也就是说,要通过文化的批判、反思、继承、传播和创造,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而所谓大学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就是“文化育人”。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封闭式的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文化成果,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双向互动中,搭起一座“开放与张力”的桥梁,不断强化自身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不断吸取各种特质文化之精华,把大学生引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大学生文化积淀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优化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多元文化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应将一些新的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教育内容如生命意义教育、和谐文化教育、科技理性教育、人文环境教育、中西文化比较教育等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来,使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气息,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从而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更能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加直观,对真、善、美的判断更加清晰。另外,还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文化需求层次和文化接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世界各国健康、高雅的音乐、文学、绘画等文化作品,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资源,以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涌现出的各种“红色教育资源”等搬上课堂,真正做到让各种文化在彼此之间的对话、沟通、交流和包容中,获得新的发展,坚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理念,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新内容。
再次,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为基石的大学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多元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未来期待。在新的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想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要求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承担起历史的重任,高校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为基石的大学文化。这是因为高校历来是新文化的生长点,也是引领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灯塔,更是激励人类不断创新的精神食粮。对此,大学文化不能简单地传承既有的文化,而应当在多元文化视阈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文化是载体。优秀的大学文化,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竭的源泉和持久的动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做文章,要充分倡导建设高品位的、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为合格的、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