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加强现代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黄艳  2012-07-30

: 论文摘要:现代大学管理需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但现代大学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更需要文化的浸润。文化管理是当今世界大学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从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制度体系的构建,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大学文化润物无声。

论文关键词:大学管理;制度;文化

管理理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当前,我国的大学管理尚处于科学管理阶段,甚至有些高校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过程当中。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已经逐步认识到,文化管理是当今世界大学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方向。

一、当前我国大学管理中的现状

(一)制度管理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的大学管理偏重于制度管理。不可否认,制度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理性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可测量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来说,理性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可测定目标的快捷高效的实现。

然而,相当多的管理者们把制度的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习惯于对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详尽的条例、实施程序和保障机制。通过强制性纪律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通过制订细则化的考核标准来衡量评定教师的工作表现,并将之作为教师评优与奖惩的依据。这种将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指标统统进行量化处理的管理方式,使教师疲于应付,倍感压力,成为被制度支配的工具人。

(二)文化管理刚刚起步

虽然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我国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小范围应用阶段。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文化管理主要强调心理上和价值观的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与自律。而现实中,由于长期坚持制度管理,制度管理的惯性使人们养成了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因此,一旦没有了制度的约束,要求主观认识不一的人们自觉地去接受一种在文化引导下的管理方式,确实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第二,文化管理必须以学校文化为基础,学校文化是文化管理的动力和标准。高校作为一种组织,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起来的,是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特有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文化管理如果缺乏学校文化的支撑,那只能是空谈。

二、大学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含义、特点及其关系

(一)制度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制度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表现形式,具有强制性,其目的是追求效率。主要强调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注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着重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强调学校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是一种直接的、刚性的管理。用制度管理学校,体现了依法治校的思想,实现了学校工作的秩序化运转,有利于落实目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造公平。这是现代大学普遍采用的有效管理方式。

但是,这种直接的、刚性的科学管理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情感和谐和内力驱动。对于大学教师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意识与自我追求的职业群体,一味地规约和监控只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制约和打击,对学校制度管理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直接影响到管理效能和教学效果。而对于渴望真知、追求真理的大学生群体,过于侧重量化指标的管理引导使他们的学习目标产生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文化管理相对于制度管理而言,指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命价值的真正实现为最高目标。文化管理就是人性化管理。对学校而言,文化管理即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掘、创造独树一帜的学校文化,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并联接通,形成共同愿景,通过建设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激发师生内在驱动力,形成卓越的团队力量,最终实现个人愿景与集体愿景的达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的基础。

文化管理是一种间接的、柔性的管理,它通过柔性的人文关怀,促进情感和谐,利用内力驱动,凝聚师生的精神力量,保证了大学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始终有一个清晰的使命与目标。文化管理没有强制性的规约而又很自然地实现对教育活动的规约,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为之治。

(三)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关系

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是大学管理的两种模式,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一方面,制度是文化传播的最好、最直接的载体。当管理者要倡导某种新文化的时候,可以通过制度的实施,将倡导的文化渗透到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逐步接受了参与到管理中的新文化。当制度被广泛地认同,遵守制度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和习惯的时候,制度本身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管理者所倡导的新文化也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文化是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降低制度成本的关键所在。制度是刚性的外在约束,当制度的内涵没有被认同并形成一种共同的信念和道德的时候,被管理者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贯彻制度,制度的推行需要监督、惩治等手段才能达到目的。而当制度升华为一种文化的时候,被管理者已认识到遵守制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文化成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准则和制约,无须严格的监督就能自觉地执行制度,制度管理自然而然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融合,实现大学管理由制度规范到文化浸润

(一)制度建设,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

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首先要从制度的建设做起,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并将制度与大学自身的文化相结合。一个制度的推出,只有让教师们通过适当的途径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公平和民主,才能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和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制度更加合理,从而形成合理的约束力。制度形成的结果是刚性的,而形成的过程却可以是柔性的。因此,制度的建设,要紧紧抓住时代先进文化的脉搏,也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二)明确思路,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建构顶层设计

大学建设与管理有其规律性,因此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来管治大学。同时大学发展与特定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程序与民族文化传统等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大学管理方面,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理清管理思路,明确发展战略,切实把握大学的本质,构建富有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学章程既是大学理念的体现,又是大学制度的根本大法。要以长远眼光和战略观念对待学校章程的修订,以此为总纲,建立和健全其它规章制度。章程既体现了大学的文化,章程也会不断涵养新的文化。

(三)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制度体系

制度从本质上讲,作为管理的调控手段,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调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是文化的反映,要继续优秀传统,因此有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应该保持;同时制度要有创新性,要体现现代大学治校治学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且制度要根据环境条件的改革而不断修订,体现继承性、稳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使创新的制度体现变化的情况。

(四)凝炼精神,加强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不变的。精神文化体现了大学最高层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价值尺度,从历史看就是稳定的办学传统,对外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学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以一套理念、价值为基础的,或者说制度体系本身已包含了丰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标准与价值追求。因此,创新大学制度、建立健全大学制度体系是文化建设重要的内容之一。

(五)润物无声,使大学文化在有形无形中浸润人心

大学管理,实质是对社会精英的管理、是对知识生产和传播的管理、是对特殊群体的特殊劳动的管理。大学在管理中,一方面要善于营造大学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大学文化的宣传、扩散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让师生对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有正确的理解,形成共识、内化于心,从而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因此,大学管理应遵循特殊的管治规则,于有形的制度规范入手,达到无形的文化浸润之境界。

高校的发展,管理是关键。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固然是其中必要的步骤和重要的措施,但是以高等学校特殊的功能、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学生培养的特殊性而言,更应加强高校文化的建设。以制度来规范师生行为,以文化来涵养师生品格;以制度保障和文化浸润,共同促进高校原创性知识的生产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