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中国古典优秀文化为思想品德教学扬起激情的风帆
刘斌 2012-05-12
随着中考指挥棒的加速旋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太上皇”渐入“低谷”,为使其走出困境,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当务之急。针对这一现状,将我国古典优秀文化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使其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能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恰当运用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史料是打开《思想品德》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我国文化典籍浩若烟海,科技艺术名扬世界,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伦理道德完备而深刻。如恰到好处的将其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千年文明”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一。我们的语言构思是: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神农力耕,仓颉造字,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我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军事艺术政治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远扬世界的“四大发明”至今令西方世界叹为观止;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第一人;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天体位置的计算非常高明,历法应用的规模之广,延续时间之长未世界罕见。东汉的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中国的蚕丝织品,长期令西方人羡慕不已。中国的瓷器早就名扬天下,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中国铁器的产量和质量宁西方望尘莫及,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农药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未世界之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十分发达,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在封建社会,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了灿烂的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窟艺术宝库之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绽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未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弘扬民族精神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语言构思是: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屈原投江,文天祥死节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赞歌;岳母刺字,木兰从军讴歌了一部精忠报国的英雄篇章。当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仁人志士“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正气,恸灭地、泣鬼神,永远是爱国教育的活教材。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屈原被逐赋《离骚》,左丘失明著《国语》,孙子膑足兵书修列,司马迁受辱成《史记》无一不是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典范。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的语言构思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和民族危机关头,仁人志士无不以“挽狂澜于既倒”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勤俭节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是这样突破这一重点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熹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后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共产党人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平天下之策略。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败亡。从厉行节约的晏婴,“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份勤劳天下,节约为民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
二 、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名言绝句是步入《思想品德》知识殿堂的金水桥
中国古代诗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蕴含哲理,因此,将脍炙人口的诗歌、名言绝句融入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东西部差距时,可用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在讲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时,引用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讲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时,引用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讲述“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时,引用“纵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言。在讲述“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可引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讲“历史的转折”时可引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言;再讲述“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困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时,用“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在讲述树立忧患意识时,可引用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名言;在讲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时,可用当年变法先驱,近代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先生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论断;在讲述“富而思进”时可用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论语》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名言,在讲述“志当存高远”时可再用诸葛亮激励年轻人所说“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夫,不免于下流矣”等等,恰当选用名言诗句,可荡起师生教与学共鸣的双桨,激起师生水乳交融的涟漪,形成“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之谈,或许在教学中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