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谢秀斌 2012-09-27
: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新水平如何,已经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嵌进知识结构的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反现某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很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并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从而使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相对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致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之中,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终身学习;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学习行为;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要妥善进行奖罚,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鼓励比批评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赞科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兴趣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在数学教育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运用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了数学.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失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和形结合的思想、特使与一般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等.用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加工,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求得最为简捷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实验、猜想、验证、引导学生寻求正确方法,围绕该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同层次的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巡回分类指导,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各组讨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和尝试,引发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结语
素质教育中,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的、引人入胜的、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