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勇 2012-10-26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真知而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性活动.它是一种认知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形成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又是今后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农村中学生往往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科不感兴趣,产生惧怕心理,畏难情绪,甚至发展到厌学、逃学,最后不得不放弃继续上学的机会.面对这些现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爱学生,增加感情投入
“师爱是学习智力开发的源泉.”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去温暖、感动和激励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农村学生刚进入初中时,都是离家住校,第一次独立生活,心理压力很大,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农村中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管教少.此时,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稳定学生情绪,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任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当中,交流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要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尽量满足他们“吃得饱”;对待后进生,特别学困生,多给予鼓励,耐心辅导他们排除“数学难”等心理障碍,多给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使他们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导入《圆》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骑的自行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回答:“是圆形的”.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方形的呢?”同学们大笑,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车轮做成椭圆形的,骑在车上会一颠一颠的,做成方形的就骑不动了.”这样的导入马上就把学生的心给“抓住了”.“车轮做成圆形的为什么就比较平稳呢?很多学生还用渴望眼神望着老师,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样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动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主动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农村的中学生,由于见得少,做得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弱,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因此,多数农村初中生不喜欢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此,我以积极的态度,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举出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让他们觉得接受知识很自然不生硬.如自制教具,使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如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可以用扑克牌中红黑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另外,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观察和思考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
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农村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基础差、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和灵活.很多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父母督促、指导学习很少.尤其新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农村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通过预习,会发现不懂的内容,为什么不懂?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一个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就是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这时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让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水平,由于课前已经预习,上课时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就好;预习还可以提高笔记水平,节约时间,把重点的难懂的记录下来.那么怎样预习呢?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
其次要学会听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新知识引入和形成过程;重点、难点剖析(特别是预习中的疑点);例题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课堂小结.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再次学会思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重点的数学思维方法有:1.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思维就得到了发展.2.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数学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是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
最后就是不懂多问,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