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学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佚名 2008-08-15
一、 巧妙设疑,引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设疑启发,使他们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好“设疑生趣”,力求使语言情趣化,使学生一上课就自觉地进入角色。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2+2+2+2+2+2,5+5+5+5。题出来后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再让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诀窍,也就是说激起了求知欲望。于是,学生都处于思维的积极态度,为探求新知识做好了最佳的心理准备,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参与操作,引导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也得到发展,使它变成了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让学生参与操作,引导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边归纳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各自主动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时,用小棒和数位筒做学具,通过反复操作,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说理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来感知应用题的事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算理常常隐含在事物之中,事情清楚了。算法也就明确了。如:
1、 第一行摆四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根,第二行摆出几根?
2、 第一行摆4根小棒,比第二行多摆2根,第二行摆出几根?
教师通过摆小棒,主要使学生理解:“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了2根”和“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2根”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以消除学生看到“多”就用加法计算的错误,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实际上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任何缺乏情感的教学活动,非但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而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要染个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感觉到成功的感觉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爱学乐学。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始问题情境,力求从题材上求趣,从形式上求新。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教师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教师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他们举例说明。在学生讲明道理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高,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说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感觉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与此同时,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 组织活动,发展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游戏或表演等形式来揭示应用题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效果很好。
如“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转折点,又是学生学习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思路。
例如,在“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新街车站下去8人,上来 12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这道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请一部分学生到前面表演乘车、下车、上车等情景,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新街站下去8人,这时车上人数是多少?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要知道这时候车上乘客有多少人,先要知道什么?通过这样类似游戏形式的训练,学生很容易理解“上车”、“下车”、“这时候”所表示的含义,认识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清楚地知道要解决所求的问题必须先解决隐蔽着的中间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列出算式。
36-8=28(人) 28+12=42(人)
在学生正确列 式解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1、 如果到新街车站先上来乘客,后下去乘客,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36+12=48(人) 48-8=40(人)
2、 由于到新街车站后,有上车的又有下车的,把下去的人数与上来的人数比较一下,车上的人数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12-8=4(人)36+4=40(人)